分享更多
字体:

券商发力集合理财 呼吁回购投资政策 看齐银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00: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部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门的苏西(化名),近期频繁在各地为公司的集合计划拓展银行渠道。该公司最新一期的集合计划,虽然此前推广期募集规模不大,但成立后,目前的存量规模已达到30亿。

  相比公募基金,这个规模明显黯淡不少。近期基金系的理财计划频传捷报,多只基金募集规模动辄百亿。

  但是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财的低迷,30亿的规模已是放量。数据显示,3月份共有14只券商集合产品设立,总募集资金只有59.59亿元。

  苏西的努力

  苏西原来在该券商的研究部门,年初该公司强化资产管理业务,苏西于是内调岗位到资管部门,拓展银行渠道成为其主要内容之一。

  他初期设想的一种合作模式,是与银行理财部门合作,银行先募集资金,然后券商资管部门以投资顾问的形式负责具体的投资运作,券商收取顾问费。

  “一些中小银行的资金部门不一定有资金类理财计划的运作能力,券商有多年自营经验,这种合作模式的空间应该较大。”他说。

  据了解,这种运作模式此前已经有部分券商尝试过,比如第一创业和东莞银行、常熟农商行等的合作,不过跟进者并不多,而且目前第一创业与两家银行的合作也在产品到期后停止,没有续约。

  不过,这种模式并没有在苏西所在的机构得到推动。苏西对记者表示,今年公司希望自身集合计划能做大规模,带动同期其他的业务发展,银证合作重点是找到合适的银行代销。

  “中小银行的募集规模太小。”苏西把目光主要放在全国性银行,尤其是锁定同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在4-5%左右的机构。而苏西所在的券商则能提供略高回报的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般能达到6%。

  另外,手续费价格上,苏西以同比货币型基金略高的费率作为谈判筹码。目标明确,效果似乎也不错,相比年初一些集合计划几个亿的募集规模,苏西所在公司的一个集合计划目前存量达到几十亿已属不易。

  回购呼吁

  苏西或许是幸运的,因为来自银行的消息显示,目前银行渠道对券商集合理财似乎热度有限。

  工行一位省分行的零售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分行代销的券商集合理财计划数量明显少于去年,募集规模也不理想,因此类似产品并不是该行推广的重点。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虽然有17只券商集合计划进行推广,但最后成立的只有2只。虽然3月份的成立数量有所回升,但募集规模仍然较小。另外,今年还有5只存量的券商集合计划因为规模达不到最低标准而提前清盘。

  上述负责人认为,产品特色不明显、收益率区分不大是类似产品遭遇现状的主要原因。他介绍说,比如近期汇添富基金推出的30天短期理财产品,在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被银监会叫停后,有基金公司想到了这个创意,募集效果也很好,总规模超过200亿,但总体来说,券商这类创新产品不多。

  他认为,当前券商理财的热点是在保证金的现金管理产品上,而非集合计划。目前已有多家券商以客户保证金在银行托管账户中的闲置资金,隔夜自动抓取进行短期理财,收益比活期利率高。

  虽然有银行不看好集合计划,不过深圳一家券商集合计划的投资经理在受访时,仍然表示看好今年的行情,“预期行业规模会冲击3000亿到4000亿,但更大的爆发可能性很小。”

  券商资管业务今年屡吹政策春风,机构也蓄势待发,但现实是,目前行业的存量规模只有不到2000亿,而公募基金的存量则超过了2万亿。同是主要依赖银行渠道,券商的银行渠道拓展能力明显低于基金。

  对此,该投资经理认为,除了券商集合计划的起步晚于基金外,一些投资限制也制约了券商的创新,使其在银行渠道产品竞争方面的收益率吸引力有限。

  比如债券回购业务可以放大投资杠杆,提高收益率,而目前券商集合计划政策不准相关产品投资正回购,银行理财计划虽没有投资限制,但通常在操作经验和熟悉程度方面却弱于券商。

  前述第一创业与相关银行的合作模式,就是采取银行理财而非券商理财的方式,由券商担任投资顾问,实现银行渠道里少见的杠杆操作的理财产品。

  该投资经理认为,针对集合计划,包括回购在内的一些投资限制如果可以放开,今后券商就可以不用依靠其他机构,直接提供类似创新产品,银行渠道的销售作用将会更为明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