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英阶层丢了什么“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00:59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刘书艳
中国教育界应当是一个事端多发之地,之所以是非多,大概也是因为总有些人能站出来“一语道破天机”。不久前,北大钱理群教授批判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关于此事的议论还未消停,又惊闻学位已经与官员的级别“明目张胆地”换算了:学士相当于科员,硕士相当于科长,博士相当于处级,博士后相当于厅级等……如此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大家身在其中,有受益者,也有不平者,大概也习惯了。
这倒是不足为奇,自从开创有“博士服务团”(博士直接去挂职处级干部),确实让不少人登上了自己政途的新高峰,“学而优则仕”的旧观念在当今社会仍很奏效。毕竟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他们不去谁去呢?何况,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经济精英这三类精英本就可以相互转化。政治生涯中遇到天花板的官员,读个博士就可以顺理成章升迁。目前国内高校和博导们,也乐于充当这些人的文凭中介,当然他们也以此为傲。
贪腐之风早已进入中国校园,而文凭泡沫让高校背离了教育的本意。一些中国高校在飞速壮大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甚至丢掉了严谨的治学精神。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教育体制的非议。当官场的腐败与缺乏公平与民主之风蔓延到中国大学,当高校制度经常被权力架空,岂能确保这方净土不被侵蚀?
如钱理群教授所说,那些高智商并且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一旦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所产生的危害将是深远而广泛的。事实上,早在钱理群教授今年初出版《梦话录》时,他就提到“精英”一词。真正的民族思想文化的精英,必然是民族与人类良知的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必然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同时,又是有着强烈的底层关怀的,既要“脚踏大地”,又要“仰望星空”。但现实的所谓“尖子”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往往是一些“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论知识与能力,他们都属一流,但致命的问题是没有信仰,最大限度地谋求个人利益,恰恰是这样的人,最容易成为、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为现行体制的接班人,从而成为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根本性的隐患。
一个社会应该是由积极健康的主流价值观来引导,事实上是大学教育承载着社会核心价值观,大学被看做社会良心的最后底线。而引导这些主流价值观的精英们,恰恰是那些正在官场与学术场混得如鱼得水的精英们。
决定一个社会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英群体,然而,世俗的法律和传统的道德对精英的控制开始失灵。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认为,中国精英群体的社会责任感要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相比而言,中国的精英们也没有统一的规范、价值和理念。
在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拉希的《精英的反叛》中,作者认为对美国文化的社会秩序和文明传统构成威胁的不是群众的反叛,恰恰是社会的精英,是他们背弃了民主和平等的信仰。
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当绝大多数的精英得到广大人民认同敬仰时,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作为社会的良心和精英的产地,高校教育至少应该保持着独立、公平、民主的品格,才能使社会进入良性运转。假如社会各路精英普遍或已有相当数量丧失了基本的道德操守,其直接后果必然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溃败,成为国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