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引幸福水 敲致富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23:06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新疆策勒县农业综合开发打造精品项目助农民增收纪实

  □ 本报记者 杨晓程

   通讯员于霞 张润斌

  前往新疆策勒县的路上,从车窗向外看去,能见度不足5米,不远处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刮过来的沙如流水般一浪又一浪掠过平整的路面。“我们都习惯了,这里一年有200多天是这样的。”策勒县农发办主任甘璐笑着说。

  春末夏初,记者和策勒县“与风沙共舞”的农发人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在荒漠中的绿洲上感受他们与干旱争水、与沙漠争地,与当地各族人民群众一起搞农发项目、一起改善生态环境、一起走向致富的艰辛路。

   改建致富渠

  送水到田保增收

  见到策勒县达玛沟乡党委书记周锦平时,他刚看完地回来:“今年乡里的小麦能浇4-5水,比去年这时候多浇2次,产量估计能达到4000吨,比去年增产约700吨。”原来,该县去年竣工的努尔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改建,已惠及达玛沟乡、固拉哈玛乡10.8万亩耕地,3.5万当地群众。

  策勒县人大党组书记江广新是屯垦支边第二代,生在策勒长在策勒,他告诉记者:“策勒县是国贫县人多地少,少数民族占到99%左右,又是和田地区的大粮仓,自古以来因缺水引起坊间农民争水的事情不少,一方面要保粮食基础,另一方面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关乎这里的稳定。”

  位于沙漠边缘的努尔河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经过40多年的运行,工程破损严重,灌溉水渗漏严重。在自治区农发办的关心和策勒县委、县政府支持下,能解决10.38万亩灌溉面积的策勒县努尔河中型灌区改造项目2010年顺利实施,项目总投资1689.4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980万元;地方配套392万元;自筹资金152.41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65万元),如今主体工程已顺利运行并见成效。

  达玛沟乡一村村民吾力·艾合买提带记者来到一条贴有“农业综合开发”标志的渠道,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原来水源地的水到他家地头要2个多小时,项目改造后,只要半小时。

  记者了解到,项目改造前,灌区设施很不完善,主渠道简易防渗,水损耗大,利用率低,经常发生农民深夜等水现象,他们既怕渠道不能来水,又担心来水太多淹没耕地。改造以后,这一切烦恼都没了。

  在项目实施时,甘璐天天蹲守在工地,他告诉记者,在防渗改建方面,该县采取了加铺“一布(土工布)一膜(塑料膜)”,然后在上面垫上40公分厚的戈壁料垫层,再砌上8公分厚的水泥预制板,这样整个渠面才算铺装完毕。

  项目将当地有限的水源与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串联起来,疏通了水的源头到田间地头的渠道。总干渠改造后不仅极大提高了输水能力,还可进行抢洪灌溉,减少了当地农业生产生活的安全隐患,灌区农田灌溉保证率从55%提高到64.5%,10.38万亩灌区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

  农民增收增本领

  生态恢复惠长远

  过去因为盐碱太严重,固拉哈玛乡农民盖房子地基打好了还要再在地面以上修3-5米高的地基,就是为防止日久天长盐碱地面拱起造成房子垮塌,即便是这样依然出现过房子住了不到10年村民就搬迁的历史,盐碱严重,人走地荒,农民增收无从谈起。

  据乡党委书记白开银介绍,2008年,乡里开始修排碱渠,现在1.8万亩弃耕地变成了可耕地。“农民安定下来了,地里庄稼产量也连年增收,这样的项目真正顺了民意暖了民心。”数据显示,重新复耕的土地在该乡经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民小麦亩产从2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固拉哈玛乡农民也经历了“不要地种到要地种”转变。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农民脱贫,近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还要求中标企业优先就地转移劳动力,让这个沙漠边缘县的农民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多了一门手艺。达玛沟乡吾卡勒卡西村村民吐逊·托乎提一家4个劳力在中型灌区项目实施时都参与了项目施工,他的儿子仅在施工期间开车运输石料就挣了2万元。

  另一方面,农发项目大量排碱渠的修建,让盐碱水顺利排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让那里喜好盐碱水生长的胡杨“枯木逢春”,死而复生,为策勒县又筑起一道生态屏障,截至目前策勒县天然林已恢复3400亩。

  据统计,近3年来,策勒县财政局共争取和实施了包括固拉哈玛乡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博斯坦乡0.5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以及农业产业化等项目在内的8个农发项目,中央财政和自治区、和田地区以及农民投劳折资共计投资4647.95万元,共治理土地5.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5万亩,年节约水量80万立方米,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数达12801人,直接受益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达248.3万元。

  全县农业综合开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90人次,带动农户4500户,农产品商品率由开发前的30%增加到80%。

   做精品项目

  把钱用在“刀刃”上

  和田地区农发办主任刘志忠提起策勒县的农发项目,竖起了大拇指,他用一个“韧”字形象地描述了策勒县财政局局长郑金宝和他所带领的农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头。

  在达玛沟乡,党委书记周锦平感叹到:“项目实施完后节余的50万,县农发办又给我们修了2公里渠道,别小看才2公里,给我们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呢。”

  郑金宝告诉记者,策勒县在整个和田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更差,又是农业大县,财力不足上级给予了大力支持,作为财政局长,首要的任务就是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据了解,策勒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严格实行统一管理的“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的“三专”县级报账制,确保了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截至目前,项目资金审计从未出现问题。此外还将阳光操作贯穿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在工程建后管理上,推行管护主体责、权、利落实制,切实让农民成为项目建设、管护、受益的主体,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可能在别人看来,能坚守在沙漠边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可作为财政人、农发人,我们总觉得要为老百姓做些实事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也算一种‘胡杨’精神。”郑金宝笑道。

  记者发稿前,又听到好消息,今年新增的492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落地策勒县,甘璐对记者说:“忙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只要项目能实施好,农业能增效,农民能增收,我们不觉得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