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交行定向增发的两大疑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2 08:35 来源: 华夏时报

  杨国英

   如果不出意外,交行A+H定向增发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5月9日,交行A+H定向增发议案,已在其股东大会上高票通过,在此之后,交行仅需走完相关审批程序,即可顺利达到“增肥达标”目的。

   之所以谓其为“增肥达标”,是因为我国银行业过于依赖资产规模扩张赚取息差收入,而非以强化资产质量为基础的业务创新,作为五大行之一的交行亦是如此。而面对已屡次无奈推迟的银行监管新规,交行此次发行规模高达566亿元的定向增发如获审批通过,其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将分别达到10%和13%以上,从而确保其未来3年符合监管新规的资本要求。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交行为“增肥达标”即将实现而庆幸、参与此次定向增发特定投资者可以低位吸筹之时,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却受到了极大损害——交行此次定向增发将新增股本20%,由此将会造成其2012年每股盈利摊薄近17%、每股净资产摊薄1.7%、ROE 将从20.4%降至不足19%。

   对此,交行行长牛锡明解释为“此次资本补充完成后,提升该行实力,未来每股收益增速将超过股份摊薄比例”。但是,牛行长的这番解释,显然仅给了中小投资者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姑且不论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对银行业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过去4年过多行政指令性贷款亦可能在未来陆续爆发。

   当然,如此说来,并非说明参与此次定向增发的特定投资者具有奉献精神,亦并非说明定向增发仅能以牺牲中小投资者为代价才能推行。对此两点进行追问,某种程度上不仅是对交行此次定向增发的质疑,更是对我国A股市场定向增发错乱根源的剖析。

   首先,特定投资者是基于奉献精神才参与此次定向增发吗?固然,当下我国宏观经济趋于下行、且银行业的潜在风险极可能陆续进入爆发期。但是,对于特定投资者而言,宏观分析仅够成为其是否参与的参照因素,其最为关注的却是“锁定期内的收益与风险”。以我国A股市场定向增发的规定,“特定投资者参与发行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至少36个月内不得转让。”亦即是说,“3年内的投资收益风险比”才是特定投资者的核心考量,以此而论,必有承认参与此次交行定向增发的特定投资者,不仅无关于奉献精神,实际更是一笔精明的生意。因为,其一,其参与的时间节点绝对精准,今年持续政策利好的不断释放,虽然尚难迎来真正的大牛市,但是由此陆续展开的二次股改,不仅可以根本规避未来3年内熊市的可能性,还可以相对确保未来3年A股大盘(尤其是蓝筹股)迎来相对幅度的上升;其二,其锁定期内的风险系数较小,我国银行业风险从积累期到爆发期,一般均在10年以上,而这对于2004年完成合规改制且此后陆续上市的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而言,虽然2009年起过多行政指令性贷款造成其一定比例的潜在坏账,但是其风险尚不至于在未来3年内彻底爆发,参与此次交行定向增发的特定投资者亦可以相对规避这一风险。

   其次,定向增发仅以牺牲中小投资者为代价才能推行吗?我国A股市场发行定价与二级市场价格的过度脱节,不仅造成刺激了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需求,更因此形成了巨大的寻租空间。而定向增发的寻租行为,在股市相对触底或政策利好初显时尤其疯狂,以大盘相对触底的2011年为例,全年沪深两市276家公司上市IPO融资额仅为2720亿元,而298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额度却高达4369亿元,IPO融资额与定向增发融资额的严重倒挂,一方面固然说明监管层在行情低迷时相对控制扩容节奏,另一方面亦充分说明在股市相对触底时,更方便形成较低的定向增发发行价格(且折价),由此在政策利好推动行情进入反弹期时,参与定向增发的特定投资者自然可以收获巨大的利益。此次交行定向增发对中小投资者的伤害并非个案,在定向增发机制极易形成巨大寻租空间之下,这理所当然会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最佳方案。当然,对此亦非无解,如果我们有效参照美国资本市场,尝试通过市场化进行定向增发,亦即是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价格,不可以大幅折价,而是必须与中小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卖的股价相同。如此,不仅可以避免中小投资者因此造成损失,更可以让定向增发由当前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从而倒逼上市公司大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交行伤害中小投资者进行定向增发的事件不应发生,审批制下的定向增发所形成的巨大寻租空间更应尽快改变,这不仅关系到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更牵涉到本轮已然启动的二次股改成败。(作者为财经评论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