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电商经济学探路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05:5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 辛苑薇 张勇 杭州报道
他,曾经是一位财务官,每天和数字打交道;他,现在却娴熟掌舵着中国最大、最具潜力的B2C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网。
对于这段经历,张勇自评为“鬼使神差”。加盟淘宝网之前,他在盛大担任过两年CFO。更早之前,则从事着与电商未有关联的会计、咨询行业。
然而,这位非典型性互联网人才却在整个B2C行业普遍采取“烧钱取暖”方式之时,制定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运营规则,希望找到一条清晰并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经营天猫的理念很简单,就是‘佣金’模式。如果希望大家都收获丰厚,就必须创造足够庞大的税基。为此,我们需要在此平台上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这是个正向循环。” 4月,张勇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
此“经济学”思路玄妙,将平台式购物网站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上,过去两三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如过山车般激荡,先是大量获得VC青睐,融得巨资;传统企业也相继杀入。继而多数公司又处在“不断亏损”又“不断烧钱”的阶段。
过去两年,淘宝网也曾不断面临各种挑战。张勇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我已经开始涉足淘宝网的经营、管理业务。阿里巴巴就是这样,不会过多地限制你必须不能做什么。”而那时,张勇的职位其实是淘宝网的CFO。经过两年摸索,淘宝网和天猫网逐渐定位清晰,以天猫网为载体的B2C网站,加入到与京东商城、凡客、当当等中国主流B2C网站竞争中。2011年,天猫网营业额已达到1000亿元。按照张勇的规划,2012年营业额将再翻一倍到2000亿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勇说道,“从去年6月份独立以来,天猫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包括: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内部组织管理的制定和未来道路的进一步摸索。”身上的担子不轻,张勇也将天猫视为己出,以创业者心态倾注所有的精力。
十多年安达信和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从业经历,已经让他深谙“精英”文化哲学。“我们永远对自己要求,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说。
做商圈而非shopping mall
仅定位在shopping mall只是一个地产商,是招租,商圈则是形态多元化
《21世纪》:你如何定位天猫?
张勇:现在,天猫的定位已经比较清晰。对内,是阿里巴巴集团在实物消费领域的主战场,承担着B2C电子商务发展的重担。对外,天猫将打造成一个多元化、时尚,品质和服务都非常好的时尚虚拟商圈。特别强调的是,它不是一个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的翻版,更像是商圈,如上海的徐家汇、北京的CBD。
《21世纪》:在“商圈”和“shopping mall”两种不同商业模式下,产品和服务将有何差异?
张勇:如果仅仅定位在shopping mall,那就只是一个地产商,是招租。商圈形态多元化,有百货商店,专卖店和超市等各种类型的零售业态。我们最初从店铺入手,目前已可看到商圈的雏形。
《21世纪》:丰富、多层次的百货定位离不开对用户数据的深入挖掘。对此,你们是怎么做的?
张勇:对。业态不同,用户群的层次也不一样。互联网购物不需要物理区隔,所以,非常容易通过数据挖掘,对人群进行定向。如今,已经有很多定向模型在网页上跑。用户的浏览、消费痕迹等内容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用户的不同消费偏好。目前,不同人看到的网页已经是不一样。最终,我们希望能做成一个“千人千面”的商圈,也就是说每个消费者的个性化购物需求都能够在天猫上得到满足。
《21世纪》:“天猫”更名时间不长,你是否已经能感受到更名带来的变化?
张勇:能感受到。从内部到外部,大家更清晰认识到它是一个独立的网站。品牌的建立对于建立用户独立认知非常重要。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品牌,关键不是说你光嚷嚷说我是谁,重要的是你对用户意味着什么,当用户来了以后,能否让他真正感受到体验的不同。
《21世纪》:这一项挑战本质也是制定标准或者规则的挑战。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张勇:市场的合作伙伴众多,但各自为政,良莠不齐。我们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否则需求方选择合作伙伴、服务商的成本太高,这是我们看到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最近会改变的问题。我们将根据这些人原来运作店铺的能力或服务效率,进行分层、管理。我们只有倍数强弱的差别,但不会主导客户只能用谁的产品。
《21世纪》:你怎么理解去年十月份淘宝商城新政后,小卖家的集体反抗事件?此前,你们所运用的手段可能认为最有效,事实证明并不是完全有效。这个手段之外,你们会有哪些辅助的措施?
张勇:随着专业B2C的发展,它的定义会更加清楚。首先,希望到商城来的企业,是一家真正的企业,而不是只有一张营业执照的人。第二点,对它的经营规模有基本的定义。
这也是那个规则调整的原形。我收年费,然后你做到这个规模,我把年费返给你。我要你有一个保证金,这个保证金不是我的,是用来做赔付用的,就是你给消费者更多的安全感。今天回过头来看,新政的调整是有必要的。但这个过程中,既然已经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我们也要反思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一点。不过,这不代表说,我们不要去规范这个市场。打击假货,对商家分类管理是一个决心,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就会被市场抛弃。
冬天与春天
2012年是资本推动型电子商务的冬天,但将是价值推动型电子商务的春天
《21世纪》:未来三五年,中国C2C细分市场会极度萎缩吗?
张勇:我认为不会。真正的C2C市场应该是极其个人化市场,这个市场目前还处于朦胧阶段。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增多,教育和生活水平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增强,属于个人本地化的二手闲置物品交换将会越来越频繁。
《21世纪》:这个市场似乎已经被58同城或者赶集网之类公司占据了?
张勇:这个市场足够大。此外,中国零售渠道的结构也决定所谓非专业的B2C,就是“小B2C”的模式仍然长期存在。专业B2C会发展,不代表非专业B2C就没了。全球购、个人代购等商业现象不可能消失。
《21世纪》:未来三年,专业的B2C和非专业的B2C将可能分别占什么样的比例?
张勇:三年之内应该达到五五开。
《21世纪》:“小B2C”跟此前流行的“垂直B2C”应该是不一样的概念吧?
张勇:不一样。过去两三年,我们看到B2C公司其实就是一个贸易公司,先批发买东西,再卖掉。2012年是资本推动型电子商务的冬天,但是,将是价值推动型电子商务的春天。所谓的价值推动型,就是产品和服务来推动。
《21世纪》:业内还认为2012年将是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的爆发年。但过去三年,大部分传统企业的试水总体不太成功,新一波浪潮来临将有哪些不同?
张勇:我不觉得过去三年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是不成功的。我认为非常成功,没有前期铺垫,他们在今年或者去年就不会有这么快速的成长。目前,电子商务被很多传统企业摆在至关重要位置。如今,对他们来说,是如何做得更好、抓住新机会的问题。
《21世纪》:今年电子商务行业还将出现哪些变化?
张勇:首先还会继续有公司倒闭。垂直类电子商务就是贸易公司类,它本身上下两头都不靠的,完全就是靠买货卖货,烧钱做规模。花两百块钱购买用户之类基本上没什么活路,而且今年也没有人花得起两百块钱买一个用户。我觉得,不在乎资金的多少,而是这个模式如果不变化,很难有后劲。即使再追加几亿元,也有烧完的时候。
反过来,基于电子商务的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大家对电子商务使用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B2C的雏形在转变,整个供应链在重新再造。机械化生产的供应链是“以产定销”,你怎么样变成“以销定产”,这不只是一个营销概念,它必须对后面的供应链进行整个再造,是非常有意思的。
“精英”哲学
可以吃别人吃不起的苦,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是最好的
《21世纪》:从咨询业到网游,再到电子商务,职务从CFO到CEO,你的个性和自我要求是否也不断在变化?
张勇:最近几年改变很多。我是做财务出身,通常大家对做“财务数字人”的印象是保守、刻板、有计划性,不愿意冒险。但是,我做CFO的时候,接触面比较宽,加上涉及很多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在传统的CFO中,我是属于一个另类。
这几年的经历,在性格上也改变了很多。第一,不再追求完美。我是比较追求完美的人,但做业务的时候,不能过于追求完美;第二,学会快速做决策。有的时候,总想找更完美的解决办法,最后会发觉最大问题是不做决定。决定、方向、坚持,也许绕了一点弯路,但是,最后也达到。
《21世纪》:你在会计师事务所做到什么位置?为何想到了职业转型呢?
张勇:还差一年就成为合伙人了。那个时候,我30岁刚出头,未来25年每年赚多少钱,每年做什么事情都能知道。让我觉得生活有点无聊。还有一个故人对我产生很大影响,他是我的前同事、百度前CFO王湛生。他是我很好的朋友,他没有主动影响过我,但是他去百度的经历,无形之中影响我,互联网应该有非常好的未来。正好有个机会,我去了盛大。
《21世纪》:这段经历对你的价值观产生了哪些影响么?
张勇:人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严格的说,我在事务所没有换过工作,但是经历了两个公司。最早我在安达信,后来因为“安然事件”,中国业务被普华永道合并,我就到了普华永道。
我被训练成的价值观是:你可以吃别人吃不起的苦,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是最好的。骨子里有这样一种傲气,这个傲气我现在还会有。当然,比十年前会收敛很多。
扬弃与整合
大平台上的创业者更重要的是整合现有资源,处理好跟大平台的关系,就是所谓“扬弃”
《21世纪》:你执掌天猫这么重要的业务后,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有没有施加很大压力?
张勇:还好。从性格上,我和马云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甚至是两个极端的人。前段时间,他还评论一句,他说他是一个喜欢把局面搞浑的人,我是一个喜欢把局面搞清楚的人。换句话说,他更喜欢天马行空,我更在意执行和落地。两人是互补的性格。
《21世纪》:是否会觉得他天马行空的个性会让你难以执行?
张勇:不会,其实他搞浑的后面有他的逻辑的。而且,马云非常好的一点是,他非常明白做为集团主席,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这有一个天然的默契。业务方向和日常管理,他都非常放权。
《21世纪》:你觉得自己是大平台公司的内部创业者么?这会跟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有什么区别么?
张勇:我认为区别非常大,面对的挑战是完全不一样的。从无到有的过程,自主创业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建立,大平台的创业者更重要的是整合大平台现有资源,就是所谓的“扬弃”。你必须吸收很多好的东西,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发展新的东西。此外,还需要处理好跟原来大平台的关系。
《21世纪》:大平台还提供很多资源,这是不是让创业更容易?
张勇:大平台提供的资源就是钱,这是最基本的东西。有了钱,能组团队。
但在大平台基础上创业,更像是资源的整合者,要从中找到效率,特别是规模小的时候,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要做很多工作。当然,平台也提供很多支持。比如今天改名叫“天猫”,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和忘记它来自于淘宝。没有淘宝,就没有天猫。不论我们现在或者未来做多大,这是分不开的血缘关系。
《21世纪》:目前,中国互联网大格局是否已定?你觉得新创业者希望和潜力有多大?
张勇:今天的互联网不代表明天的互联网,我认为,机会都是存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变化,包括载体的变化,绝对有创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