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票识读笔:“克隆创新”该冷却一下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7 09:4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称是“公共安全钥匙”的自主创新产品发票识读笔,却被证实是一把“公用钥匙”,令人啼笑皆非。这一尴尬事件反映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诸多认识误区和浮躁心态——

  近日,一条关于发票识读笔的消息广为传播,令闻者啼笑皆非。两年多前,广西地税普通发票实行第三次换版,在新版发票中使用了GLD信息编码语音识读防伪技术,发票识读笔则是由广东恒立捷尔达公司提供、专门识读发票中GLD信息编码的“创新”技术。未曾想,经过多次实践,这一据称是“公共安全钥匙”的自主创新产品,却成了一把“公用钥匙”,将一些儿童有声读物误读为发票,一些其他地区的发票也一并中招。

  发票识读笔爆出乌龙,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奇怪,因为“这家公司的发票识读笔与儿童有声读物点读笔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并不能真正起到防伪效果。对数以百计的经营图书点读笔企业而言,生产研发点读笔在某种意义上已是一种通用技术。该发票识读笔可能存在的惟一创新,就是将识别对象由儿童读物换成了发票。

  可这样的技术,为何能带上“自主创新”的光环?又为何能作为创新防伪技术,被认可为识别手段?这一尴尬事件,折射出在全社会热切期待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部分创新主体正面临着创新心态不正、创新基础不牢、创新动能不足的3大困境,并直接制约了自主创新的步伐与成效。

  创新心态不正。在创新过程中,冒进浮躁,急功近利,毕其功于一役等非正常心态已有苗头,这一苗头在个别区域、个别领域甚至还普遍存在。正是在这一心态影响下,有的创新主体奉行“拿来主义”,以求实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有的则是主张移花接木,以此博得“自主”的名声;还有的贪大求全,试图以量代质,甚至利用管理部门的管理局限,指鹿为马……防伪行业并不是不存在真正的“点读防伪技术”,比如青岛国税、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证件等案例中运用的防伪技术,虽然也采用类似于点读笔的硬件组成,但核心的软件编码部分却与“教育点读笔”完全不同。此次发票识读笔问题的出现正是这些心态的集中反映。须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主创新是一种历练过程,需要承受风险,需要经受挫折,更需要践行厚积薄发与久久为功的理念,不可一蹴而就。

  创新基础不牢。无论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百丈高楼都是平地而起。没有扎实的根基,创新好似空中楼阁。但在浮躁心态的影响下,部分创新主体不愿承担创新早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不愿做大量艰辛、繁重、复杂的基础研究,这使得不少行业严重缺乏原始创新能力。君不见,曾经风靡一时的许多山寨电子产品,不正是因为本身不代表核心技术,又没有在通用技术上进行基础性开发,最终在市场风暴的洗礼中逐渐烟消云散了吗?

  创新动能不足。由于模仿、克隆等方式,既能免去前期的大量投入,又能直接见到经济效益,再加上目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待完善,许多主体创新动能不足,更愿意对成熟的创新成果进行小修小改,然后借此去申请专利,迅速量产,获得效益。长此以往,将进一步压制各类主体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帮助创新主体尽快“脱困”,须各方共同发力。从创新主体自身而言,要摆正心态,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发扬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的钻研精神,在基础创新、理论创新、关键领域创新上多下功夫,下苦功夫,增强创新的实力与后劲;从政府而言,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财税、金融、人才和法律等体制机制,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最关键的是,要让更多的创新主体通过创新在市场中获得应有回报,从而鼓励更多社会资源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责任编辑:白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