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眼镜行业暴利开始缩水 企业创品牌自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1:3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红霞

  一向被视为暴利行业的眼镜业,也开始步入了利润下滑的局面。

  昨日,在首届中国(广州)国际眼镜展览会上,《第一财经日报》调查获悉,遭遇成本上涨和订单下滑的双重压力,眼镜行业利润开始缩水。在批发环节,许多生产型企业开始缩减产能;而在零售环节,众多门店开始缩减品牌以应对这种低迷态势。

  订单首现下滑

  “躲过了金融危机,却没能躲过今年的低迷行情。”台州市万科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陶秀统郁闷地告诉记者,他持有两家公司,每年产能约10万副成镜,而此前金融危机时,公司业绩没啥影响,甚至还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现在金融危机过去了,公司订单量反倒下滑了一到两成,其中,内贸的下滑幅度高过外贸,让人觉得很意外。而富林(三群)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军也对记者表示,今年的订单同比下滑三成左右。

  这种情况并非个案。中商情报网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3月份,我国眼镜成镜4141.7万副,同比下降17.56%。2012年1~3月,全国眼镜成镜为1.1亿副,同比下降16.73%。

  受此影响,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300061.SZ,下称“康耐特”)今年一季报显示,期内公司营收7188.58万元,同比增幅虽达40.67%,但营业利润却下滑了21.9万元,同比下降高达107.5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5.21万元,同比下降74.36%。业内认为,剔除公司扩大两基地的费用支出外,市场不景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眼镜行业的外贸订单下滑约20%的幅度。低迷的外需迫使眼镜制造和零售商转战国内市场,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下纷纷打起了价格战,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毛利率。与此同时,国内房租、水电费、劳动力成本上涨加重了眼镜行业的负担,更是挤压了行业的利润空间。

  压缩行业毛利的,还有不断攀升的运营成本。陶秀统介绍,对眼镜行业来说,最大的成本开支则是人工。近几年来,公司每年的人工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上调,而今年在用工荒的压力下,更是用高薪招人,人均工资每月增幅20%~25%,普工工资已从以往的每月1500元涨至2000~2500元。陶秀统坦言,以前公司毛利率保守估计能达15%左右,但今年,若是满负荷运转,毛利估计会降为10%。

  转型自救

  订单不足,陶秀统采取缩减开工量的方式“自救”。“以前正常运作时,每天要工作11个小时,但如今,最多保证8个小时的开工时间。”陶秀统说,这种调整产能的方式在业内已经十分普遍。

  夏蒙眼镜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业务部高级经理关伟强也告诉本报,在零售市场,该公司所供应的零售企业中,今年有大部分客户都将门店零售的品牌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

  不仅如此,“大鱼吃小鱼”的并购游戏也在逐步上演。薛胜文指出,面对中国这个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外企纷纷进驻以实现产销一条龙,掌控品牌与销售这两个产业链中产品附加值最高的环节,眼镜行业再次进入洗牌期。早在2005年起,中国眼镜业就掀起了一股并购潮。其中引人关注的是意大利Luxottica Group收购了北京雪亮和广州明廊、荷兰HAL Investments Asia B.V收购上海红星、博士伦收购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

  不仅如此,国内眼镜业市场也在向大型企业集中。康耐特去年年报也显示,公司新成立4家子公司,其中,江苏康耐特凯越光学眼镜有限公司中,康奈特持股51%。而记者了解到,其合资伙伴则是拥有水木年华、阳光学子和施奈德三个商标的业内同行凯越控股。

  此外,陶秀统尝试甩开贴牌的掣肘。“同业竞争太过激烈,近两年来眼镜市场行情好,台州市眼镜企业由几百家猛增至上千家。”陶秀统说,而运营成本的大幅上涨,无法掌握定价权的OEM模式让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因此,去年其尝试代理外资品牌,风险虽加大,但毛利估计能高达30%~40%,值得尝试。不仅如此,今年下半年,陶秀统还打算推出自主品牌“麦卡伦”,“做自主品牌后,可以掌握真正的定价权。”

  业内透露,目前,尝试这种转型的企业不在少数,变化的市场可能刺激眼镜行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