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黄伟:全球爆发有效生产力争夺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1:5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黄伟(财经作家)

   近来的中国经济数据越来越让人揪心。财政部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10774亿元,增长6.9%,增幅同比大幅下降20.3个百分点;而4月份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增幅下降更多,税收收入9428亿元,同比仅增长2.6%。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4%,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却同比下降0.7%,创2009年以来新低,两者之间的“剪刀差”呈继续扩大之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部分知名企业也在进行裁员。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出口失去竞争力,遭遇贸易壁垒,进口金额高涨,高端产业回流发达国家,低端产业迁往东南亚,因此中国可能追随日本的脚步,变成贸易赤字国家。中国这些经济现象说明什么?说明虽然一度疯狂的货币扩张已经有所收敛,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生产经营比较成本仍然在继续上升,竞争优势在削弱。

   放眼看世界,我们应该注意到,陷入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西方国家正在重新掀起再工业化浪潮。例如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在竞选时就已经承诺,将对把生产迁回国内或者坚持在法国进行生产的企业进行减税优惠。可见,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国际产业转移是他们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之一,正在亡羊补牢。

   我们还应当看到,比中国更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建设各种经济特区、开发区,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际产业转移,以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林林总总的经济现象,归结起来足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由于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对金融化经济模式的摧毁性打击,一场世界性的、没有硝烟的实体经济核心资源争夺战已经悄然爆发。争夺的对象就是有效生产力,也就是能够有效占据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生产并且通过成功销售有效占据市场份额的实体经济产业。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争夺有效生产力?因为有效生产力越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就越有利,可以取得更多的贸易盈余;贸易盈余将带来消费和投资的健康增长,进而促使国民经济取得良性增长,而这种增长不会带来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和欧洲今天经济出现的一系列危机,最大根源是有效生产力下降,他们的再工业化思潮恰恰是在去工业化的金融化经济模式穷途末路之时的迷途知返。

   任何竞争所争夺的对象总是数量有限,以致于无法让人们各取所需,最终的分配只能由竞争的结果所决定。世界上的有效生产力也是如此,全球市场需求就那么多,能够占据市场需求的有效生产力与之相对应,你占据了,我就失去了。所以,只要有一个国家出现贸易盈余,就一定有另一个国家出现贸易赤字;总有一些强势国家拥有超过本国内需的更多有效生产力,也总有一些弱势国家的有效生产力尚不足以占据自己的内需,这些都是竞争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几乎像只旺财貔貅那样只进不出的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产业输出浪潮,国力上升势头因此放缓。曾经放手任产业流出的发达国家,如梦方醒之后意图守住最后阵地,并希望重新夺回失去的“摇钱树”;而还不曾享受产业大输入经济奇迹的穷国们,正渴望利用自己的廉价竞争优势迎来有效生产力财富之雨的润泽。

   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残酷争夺战,胜败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和世界格局。中国如果尽可能留住已有的并获得更多的有效生产力,就能够最大限度延长经济奇迹,维持国力持续上升趋势。西方国家如果保住了残余的有效生产力,就能够遏止国力持续下滑趋势,以此为基础,实现有效生产力回归,方能谈得上复兴。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够成功吸引有效生产力输入,就能够踏上富民强国的康庄大道。

   毫无疑问,这是矛盾的,但世界就是在矛盾导致的竞争中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