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利率互换电子化交易确认与冲销业务正式启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7:23 来源: 金融时报

   银行间市场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记者高国华中国人民银行日前正式批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利率互换电子化交易确认和冲销业务。从2011年3月开始,这两项业务已经在银行间市场开始试运行,获得了预期成效,市场反映良好。“人民银行一直重视场外衍生品市场标准化、电子平台交易以及信息集中透明化建设。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也积极倡导场外衍生品交易业务流程标准化、自动化及确保交易商落实交易压缩等举措。利率互换交易确认与冲销是市场迫切需要的一项重要服务,是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有效降低银行间市场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交易中心副总裁张漪如是说。

  近年来,随着OTC衍生品交易的快速增长,低效率的手工操作造成交易确认滞后问题日益突出。交易确认滞后可能导致交易的执行、结算失败,或导致金融机构对市场风险、对手方信用风险的处置失误,因此引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自2005年起,伦敦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纷纷推动交易确认向电子化方式转移。电子化确认方式替代手工确认有助于提高市场操作流程的标准化程度,减少确认时滞、降低相关风险,已经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从2006年推出至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当年交易量是2009年的3倍多,达到1.5万亿元;2011年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全年成交接近2.7万亿元,同比增长78.4%。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些制约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因素逐渐显现,譬如确认滞后、效率低下、操作风险、额度不足等,由此催生了市场成员对确认、冲销等相关业务的强烈需求。“开展确认和冲销业务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市场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是利率互换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赵传新如此评价。

  据悉,自2011年3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始试运行人民币利率互换电子化交易确认后,同年5月,交易中心起草并组织市场机构签署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利率互换确认功能使用承诺函》,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19家利率互换主要参与者成为首批签署机构。截至2012年4月,已有51家机构签署承诺函,4月份有近九成利率互换交易采用交易中心提供的电子化方式实施交易确认。冲销的试运行始于2011年6月,采用了承诺函、确认函等市场化安排机制,目前共有23家机构签署了冲销承诺函,基本覆盖利率互换市场主要参与机构。截至2012年3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先后开展了4轮冲销试验,共提前终止利率互换交易约3500笔、名义本金2500亿元。以名义本金计算,终止合约占已匹配合约比例约为60%~70%,接近国际主流服务商水平。

  记者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日前组织召开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确认与冲销启动暨衍生品业务座谈会上获悉,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计划在近期内推出针对人民币利率互换的计算服务,并以上海同业拆放(Shibor)利率互换报价为基础,推出利率互换的定盘和收盘曲线,在交易确认和冲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改革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