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热点新观察 汇改深化为金融改革释放更多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7:22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万荃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人民币汇改关系到金融系统的开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等一系列中国金融改革问题。央行日前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金融改革步伐加快
“人民币汇改是我国金融改革中一个重要环节。”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李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改革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价格上,包括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二是程度上,比如资本项目开放等,人民币汇改同时涉及这两个方面。”人民币汇率交易弹性的扩大、双向波动的出现将有利于发现市场供应关系,促进人民币汇率价格向合理均衡价格水平靠拢,促进人民币汇率有效的价格机制形成,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及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奠定基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从而改善国内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改革释放更多空间。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现在是金融改革的关键时刻。汇率改革的深化是中国更好地实现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经济的一步棋,中国将更好地适应资本全球化流动。汇丰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此分析,汇率波幅的扩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表明了决策层认为稳步推动金融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预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扩大日内波幅之后仍将有后续政策措施推出,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在未来几年加速。而随着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与之密切相关的利率市场化、国内债券市场和银行业改革也将有所加快。
汇率政策与其他结构性政策相互配套,可更好地发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的作用。有业内专家表示,面对越来越扩大的汇率波动,为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必将刺激银行开展远期、互换、掉期、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必将越来越庞大,价格发现功能也将越来越强大,进而倒逼国内资金市场对定价机制越来越敏感,从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人民币汇率交易弹性的扩大,有助于我国货币政策更加独立。货币政策需要兼顾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经济目标。汇率政策不仅关系到上述宏观经济目标,还涉及国际竞争力、国际经贸关系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等。完善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增强汇率灵活性,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
汇率的灵活性还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2005年以来的实践来看,遵循“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得企业、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主动适应汇率浮动的意识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能力提高。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进一步发展,市场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金融机构在适应汇率灵活性的同时,加强了风险管理,改善了金融服务,加快了产品创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和市场基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善对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交通银行规划研究部研究员鄂永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汇率波幅放宽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就会降低,因外汇市场干预而被动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的规模就会下降,其对国内货币政策调控的干扰也会减少,央行政策调控的空间随之扩大,政策工具选择也会随之拓宽,利率调整受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减小。
此外,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也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例如,在通货膨胀压力高企的时候,本币适度升值一点,进口的东西就相对便宜一些,汇率调整更有助于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
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鄂永健分析表示,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弹性汇率会比固定汇率更能抵御外部冲击,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汇率改革进一步推进、汇率弹性增强有利于为各项改革提供一个较稳定的宏观环境。比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价格改革带来的通胀压力,有利于引导资源向第三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李建军认为,人民币汇率交易弹性扩大,外贸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风险也随之加大,这就迫使企业在产业链上向更高附加值转移,这有利于促进调整外贸产品结构,在扩大能源、技术产品进口的同时,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他进一步分析说,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状况与日本70年代颇为相似,主要表现在外汇顺差较大、劳动生产率提高、汇率升值等方面,日本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认为,未来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拥有较大发展机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制造业朝高附加值、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