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管理者的变与不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9 00:57 来源: 中国经营报访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亚太区总裁杨绍曾(Sara Yang Bosco)
杨晓音
艾默生电气公司(Emerson),一直在网络能源、环境优化技术、过程管理、工业自动化及商住解决方案等领域扮演着行业领导者的角色。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艾默生就通过技术转让项目进入中国,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并于1992年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独资企业。从此,中国市场成为艾默生的稳定增长器。
最近一期的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公司净销售额为59亿美元,与上一财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即使在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艾默生仍然实现了增长,中国市场至关重要。但今天的艾默生早已从技术输出向服务转型。艾默生如何寻求中国市场新增长,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艾默生电气公司亚太区总裁杨绍曾。
从业务多元化到市场多元化
我们的原则是核心的业务、客户在哪里,供应商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中国经营报》:目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尚未解困,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很大,你如何评估中国市场前景?艾默生在中国的战略将如何有效执行?
杨绍曾:艾默生在中国已经有30多年了,中国市场是艾默生在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最近十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对艾默生而言,中国是个新兴市场,我们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都需要针对新兴市场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关注中国政府的政策方向,关注节能环保等领域,并以此作为我们的投资重点。
我们是长期的投资者,艾默生对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不会有变化的。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11年,我们在中国仍然有新的投资。在南京我们新扩建的一个工程研发中心2011年4月开业。在苏州,2011年3月,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的工厂也开始批量生产数码涡旋压缩机。
《中国经营报》:过去30年,许多世界500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过去,中国除了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更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与社会面临转型,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很多外资企业已向东南亚转移,作为亚太区总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会考虑将艾默生的投资重点转向周边其他新兴国家?
杨绍曾:艾默生在世界各地设立运营中心基于不同的战略布局考量,考量的基本指标包括根据客户的需求,当地是否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是否有适当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当地政府是否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等。
因为我们的客户不仅仅是来自中国,而是全球范围,所以我们在亚太区其他国家也有工厂。
我们的工厂设在什么地方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我们要求做到客户、供应商及其采购实现紧密相连;供应商在哪里,我们就必须要配合建立起工厂的供应商和供应链。因此在我们每个运营所在地区,我们的工厂在哪里,哪里就有我们的服务中心——或者是技术服务中心,或者是工程研发中心。当然成本是要重点考虑的。我们在美国也有工厂,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高,但我们也不会因此而不在那里设厂。
目前我们确实感受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艾默生在中国的投资不是只由劳动力成本决定的,我们要考虑市场需求,也要考虑很多其他综合因素。
《中国经营报》:如今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已不复存在,这对艾默生有多大的影响?“注重计划”的艾默生对此是否早有准备?
杨绍曾:艾默生十分注重“多元化”,无论是产品、地区、客户、供应商。因为对我们来说经济总是会有不景气的时期。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在范大为担任公司CEO一年后的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艾默生的营业利润也受到波及,因为来自客户的设备订单大幅度减少。但是,我们迅速行动,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那些哪怕是很小的问题。我们开始制定新的计划。
我们意识到公司的发展需要的是市场的多元化,而不只是业务范围的多元化。我们必须重整公司发展模式。当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东欧都在迅速开放市场。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里,艾默生经历了紧张的重组过程。在新兴市场设立了生产基地和高科技研究中心,产品实行本地制造、本地销售。对新的生产/项目开发也进行了调整,以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
所以,正因为“注重计划”及“反应迅速”,在那样动荡的外部环境下,艾默生的总体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前面提到过,即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11年,我们在中国仍然有一些新的投资。这是基于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必须有中国本地的设计和本地的产品。除了前面提到的在南京和苏州的投资外,我们对中国的西部投资其实早就开始了。我们2007年就已经有西安的工厂了,成都的工厂是2004年成立的。
即使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原则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我们的客户在哪里,供应商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对官僚主义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感,我们需要员工根据计划、项目和问题迅速沟通。艾默生鼓励员工大胆去尝试、去做认为该做的事,不要怕做错了。
《中国经营报》:一般认为,“基业长青”的企业都十分注重变化和创新,但是艾默生却更喜欢“固守”一些信条和原则,比如一套管理法则用了近60年,而几位CEO任职时间都很长,这些“保守”的做法是否会影响企业活力和发展?
杨绍曾:你说的没错,作为一个历史过百年的全球500强企业,艾默生在最近的57年里只有三位首席执行官。这在业内是很少见的。目前我们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范大为(David Farr)是2000年开始担任首席执行官的,他在职已经12年了。前一位首席执行官是查尔斯·奈特(Charles Knight),他担任首席执行官30多年时间。这恰恰体现了我们管理层的稳定性。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公司的这些CEO们都采用了同一种管理法则,被艾默生公司称为“过程管理”。具体来讲,包括六个要素,即:保持简化、注重计划、强有力的跟进和控制系统、以行动为导向的组织结构、最佳运营策略以及创造有利于员工自我发展的运行环境。在我看来,首先我认为对一个企业来说,第一要素就是“保持简化”。“简化”代表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计划、我们的做法都容易沟通,能够使我们的员工很容易理解。这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要求管理者首先要有非常清楚的看法,才可以很清楚地与员工进行沟通,因为清楚和明确,在这个过程中流程就被简化了。另外,就“注重计划”这一点而言,从我们中国的具体业务平台来看,几大业务平台,每一个业务都有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供应商,要管理这么多的业务就会有很多不同的计划。
《中国经营报》:很多百年企业注重创新,注重结果导向,而艾默生的“过程管理”让几位CEO沿用了数十年,并且作为一条解决方案推广至艾默生的客户。“过程”究竟是怎么管理的?
杨绍曾:“过程管理”靠的是艾默生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体系支持,奉行“简化”原则,不管是什么项目、什么问题,都是要看得非常简单、非常清楚。而执行起来,则强调计划性。比如艾默生的OCE (Office of the Chief Executive),即首席执行官办公室,包括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六个核心领导成员。公司每年都有战略计划,把握整个公司的方向,他们个人每年也有计划,计划出来以后会将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计划传递到每一个地区进行沟通。而我们每年都重新制定计划,通过控制和跟进灵活地对计划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执行计划的顺利和成功。
以行动为导向的组织结构是艾默生的管理特色。我们对官僚主义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感,我们需要员工根据计划、项目和问题迅速沟通。艾默生亚太区一直努力建立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及氛围,即:鼓励员工大胆去尝试、去做认为该做的事,不要怕做错了。做完了回来向我汇报,但不用每一步都告诉我,我们不鼓励这种做法。我鼓励员工要有一个目标,因为你是你所在职能领域的专家,你自己想好你的计划并计划该怎么做。这样在管理复杂项目的时候,员工会自觉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将项目向前推进,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上级的决策。当然,我们每年也有评估,根据上一年定下的工作目标来评估实现情况、同时还要再制定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
在公司内部,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遵循最好标准,需要对表现最好的全球竞争对手进行严谨分析,而不是拿自己与自己进行对比,因此实现 “最佳运营” 需要将公司的目标广而告之,以确保它们在长时间内具有生产力。创造有利于员工自我发展的运行环境,即让我们的员工认为他们有机会、有能力、有工具能够达成一个目标,我们营造一个环境让员工觉得他们有办法能够执行,有办法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中国经营报》:你作为艾默生亚太区总裁,并不是工程师或者销售出身,而是律师出身,同时还是一名女性领导者,这样的背景对你在公司管理方面有哪些挑战?
杨绍曾:正如你所说,我从事律师工作20多年了,我进艾默生的时候是在法律部担任法律顾问,通常是等有事情发生了才反应。在艾默生工科体系的领导层中我很特殊,然而公司用人机制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女性领导,我刚开始担任亚太区总裁职务的时候,也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
律师往往注重管理问题而不是管人。但是在担任现在的管理职位后,我发现我的法律背景确实对我目前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储备。对战略的制定,对事情的辩证思考,对核心问题细微之处的洞察,这些技能与经验使我能够对工作或任何事务做出迅速的判断,这对于艾默生需要对市场反应敏捷也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来讲,我在日常管理中最多的时间是用在控制和跟进方面。因为我们有很多工作,有很多的员工,所以我个人不可能做很多很详细的工作,但是我觉得控制和跟进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大家都很忙,但是,我知道我很理解公司的目标、公司的战略,所以我努力使每一方面的工作进展与预定目标一致,对每一方面进行跟进和控制,保证它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所以我一直保持跟他们的沟通,了解目前进展到了什么阶段,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是我必须做的,也值得花很多的时间在这方面。
杨绍曾(Sara Yang Bosco)
2008年起任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亚太区总裁;2005年加入艾默生公司;之前曾分别是贝克·麦坚时(Baker & Mckenzie)和美国博钦(Perkins Coie)律师事务所的香港办事处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