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乘物游心秀场特权:行将消失的门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9 01:0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何方中

  不是华服,而是怎么看价值都不高的3D眼镜——没错,在刚刚结束的HUGO BOSS北京时装秀上,最大的亮点的确就是后者。只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微博(http://weibo.com)完成申请登记,就可免费得到由HUGO BOSS官方发放的这副眼镜,“安坐家中电脑前,体验秀场VIP座位效果”的宣传语噱头十足。

  而被制作成3D视频公开播放的除了台前风光,更有HUGO BOSS首席执行官Claus-Dietrich Lahrs访谈、BOSS Black男装创意总监Kevin Lobo讲述2012秋冬男装潮流趋势、BOSS Black女装首席设计师Eyan Allen带你走进700平方米衣橱等一系列幕后秘辛。过去,这可是时装编辑壮着胆子直闯后台也未必能抢到的深度资讯。

  HUGO BOSS不是第一家利用3D技术将秀场搬入平民视线的时装大牌。早在2010/11秋冬,Burberry就当了一回吃螃蟹的勇士,首度以3D形式全球同步播放走秀:观众可通过Facebook及Twitter账户实时收看节目、发表评论,并可在第一时间锁定T台上转瞬即逝的新品,下单购买。相比之下,Chanel、Ralph Lauren、Dolce & Gabbana等大牌放在手机渠道的只有秀场静态照片或普通视频,就显得相当的“弱爆了”。

  “3D技术把全球观众带到伦敦的表演现场,让他们也能看见色彩及布料,听见音乐,并成为该时刻的一部分,使所有元素浑然一体。” Burberry创作总监Christopher Bailey在不吝赞美3D直播的同时,亦不讳言,对这项技术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实际销量的刺激。

  千军万马“独木桥”

  对时装圈内人而言,曾几何时,秀场的座位和排序不仅承载了好奇、敬畏、诚惶诚恐等种种感性寄托,更意味着“行规”对个人资历、地位、声望最直观的认可。

  十年前,某新人初入行之际,很少有品牌会留位给中国媒体的时装编辑,即便是一张站票也需要跟品牌公关磨很久。如连站票都拿不到,就必须早早到秀场门口候着,看能不能找到熟人“蹭”进去。——其人是如今担任ELLE主编的晓雪。

  而作为首名现场报道欧美时装周的华人编辑,王丽仪的回忆则理性许多,揭示了秀场特权某些由来已久的秘密:1995年她初次踏足四大时装周,准备行程时,问那些一向卖T台照片给杂志社的摄影师,去看秀和采访需要些什么准备和安排?没有一个摄影师肯答。这令她觉得诧异:自己供职的杂志不是一向向他们买图片吗?好歹也有合作关系。后来才明白,自己的行程形同向这些摄影师的铁饭碗中分一杯羹,他们又怎肯倾囊相授?

  而邀请函为何一票难求?在王丽仪勇闯时装周的年代,Gucci、Prada和Dior在香港才刚刚设立亚太区总部,其余大牌多由代理商经营。前一种状况尚可通过香港办事处联络品牌总部,而如果由代理商经营哪管得了?更不用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起香港和内地,各家大牌直觉便是“中国人来时装周是为抄袭最新款式”,也就难免抱怀疑和歧视态度。就算真的争取到一张邀请函,秀场保安也会嘀咕两句真伪……

  从没有座位到感叹“坐下来看秀的感觉真好”,再到座位一排排向前,多年后终于坐到第一排,不但可淡定地看秀,更有资格与全球的“魔头”级人物从容寒暄——这,就是时装圈内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华山险道。

  新旧势力争寸土

  秀场缘何受到这般顶礼?还要追溯到成衣尚未量产的时装沙龙时代。彼时的“时装秀”没有T台和此起彼伏的闪光灯,模特只在精品店内的私密空间为大客户展示服装,这种非公开、小众的体验方式跟品牌的历史、文化、工艺水准一起,成为其“软实力”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随着“快时尚”品牌风靡一时、时尚圈八卦亦如明星绯闻一样成为公众津津乐道的谈资,等级森严的旧圈子文化就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大牌主动向时尚名博抛出橄榄枝、街拍红人频频亮相于被视为业界成功风向标的秀场头排,这些新兴群体的风头似乎瞬间跃居诸多资深从业者之上。于是乎,“秀场特权被一定程度上的民主、平等取代”——此类欢呼不时为吾等所闻。

  面对“庶民胜利”的趋势,旧圈子又怎甘坐以待毙?任职精品业并购总监的奕方就曾列举过种种反弹与反攻:一些顶级品牌以“客多地小”为由,时装秀特地席开两场,一场恭候掌握行业话语权的编辑与豪掷真金白银的贵客,另一场应付“当红”却“闲杂”之人等,看似不曾厚此而薄彼,实则追捧谁、睥睨谁,骄傲到了骨子里;更有从Gucci请辞6年后复出的Tom Ford,连续两季无视四通八达的网媒宣传力,在私人小沙龙内邀请女星名模名媛走秀。将逆潮流而动发挥到淋漓尽致,只为还原秀场特权的“昔日好时光”。

  但毕竟,这是一个一切皆可被改造、被颠覆的时代,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万千普通人皆可拥有身临其境的秀场感受,却不用坐十小时飞机、踩十厘米高跟鞋、连续一星期天天赶七八个场子、三餐没着没落……在家中、在路上、在朝九晚五的间隙,花片刻时间便能与那些流金溢彩的霓裳相过从,并认识其不再拒人千里的一面。

  帮大众踏平这道门槛的是谁?

  不久前,“洞悉一切新生事物”的《连线》杂志创始主编、“预言帝”凯文·凯利曾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就“失控与控制”在北京进行了一场对谈。对谈中,凯文·凯利回答了7个问题,其中3个都能用来很好地阐释秀场特权瓦解这回事。

  关于“控制”:当你没办法直接控制某事物时,最好是培训一些理念让它放手发展,比如告诉它,应当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为什么感到骄傲。奢侈品大牌与其抱怨快时尚品牌逆袭,令自己想要竭力维系和传承的基因被连根拔起,文化认同断层缺失,不如好好利用带来空前便利与简捷的技术,让旧有价值观中仍具时代意义的部分,以另辟蹊径的方式收复失地、深入人心。

  根深叶茂的奢侈品大牌也应认真反思,累积至今的声誉和地位是令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是百尺竿头锐意求新。

  关于“平台”:今时今日,时装品牌维持“大秀、名模、豪华来客”的旧平台成本极高,不乏因入不敷出而销声匿迹者。当一代人(甚至今后多代人)的圈子和活法被新技术重新建构,应对变革的应有之义,一定是转向日趋成熟的互联网新应用寻找恰当位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