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峰:桃源耕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9 01:0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黄康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东晋大文豪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世外桃源”。

  四百年后,在陶渊明的故乡江州(今九江市)果真出现了这么一处“世外桃源”——义门陈氏。这个由陈姓族人建立的长达330余年不分家、历经15代、人口达3900余的高度文明群居村落,书写过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史记。

  然而,北宋朝廷分拆令的下达,加之历年来的战争破坏和迁徙,让这个庞大家族从聚拢开始走向散落,时至今日,全国分庄出去的义门陈后人有千万之众。

  如今,义门后裔陈峰,怀揣着一个巨大的梦想,着手进行了一个庞大的“复兴”工程——“恢复当年义门陈村落原始风貌,编撰族谱,重聚那些散落海内外的陈姓子弟。”

  对于陈峰和他的团队而言,现代的“复兴之旅”才刚刚起航。

  一脉相承

  公元832年,义门陈始祖陈旺在庐山脚下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现今德安县车桥乡义门陈村)购置田产繁衍子孙,至唐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感其义聚一堂,御笔亲赐“义门陈氏”匾额,至此江州义门陈累受皇恩旌表,被誉为“天下第一家”。

  “这方圆20里都是义门陈氏的家园,鼎盛时聚集了3900余口居民,村内各式各样的建筑,功能齐全,像极了一个小型王国。”身为义门陈113代后人的陈峰指着“义门陈”文史馆内一幅《江州义门陈氏宅居全图》述说起当年的盛况。

  陈峰出生的德安县邹桥乡付山村,当时也属于义门陈村的范围之内,这里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古代史上创办最早的私立书院——东佳书院,比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白鹿洞书院还早上五十多年。

  小时候,陈峰常常听老人讲起“义门陈”的百犬同槽、三百年不分家等传奇故事。这些美丽传说都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村里的房屋架构还是相通的,人们可以自由出入,串门吃百家饭也是常有的事,仿佛过去那种义门陈不分家、和睦相处的景象还存在。”陈峰感叹道。

  随着改革开放后,大山中的人们开始放眼山外的世界,外出谋生的人越来越多,留在村子里的陈氏族人逐渐疏远起来。“义门陈村”目前只剩下12户、数十口陈姓居民,而大多数陈氏都已经散落分布在德安周边乡镇。

  更令人惋惜的是,现在村内都是一家一户,再也没有出现像过去那样彼此不分的生活场景了。“义门陈”文化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在现实之中,再也无法找回陶渊明笔下那般逍遥自在、和睦共处的“桃源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陶渊明的家乡就在九江市德安县,前几年当地一位村民在田间劳作,无意中发现一块“疑似”陶潜墓碑,这或许预示“义门陈”出现在德安并非偶然,而且还颇有渊源。

  “义门陈”与陶公穿越时空四百余年,传承出一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让人感叹天地万物的神奇创造。如今,陈峰带着一份执著和坚持,带领他的团队继续传承义门陈这份宝贵的文化,勾画出一处“桃花源式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景。

  一呼百应

  如今,已经很难辨认出“义门陈村”当年盛极一时的模样,但站在这片神奇的土地,看着断壁残垣和房舍地基,仿佛还是能依稀在脑海中浮现往日陈氏家族那些悠久传奇的故事。

  “义门陈不仅仅是陈姓家族祭拜祖先的场所,也应该是我们世人追求和平世界、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景。义门陈老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践行了这一理念,成功塑造了理想社会的样板。”陈峰说道。

  2005年时任江西德安县乡镇企业局局长的陈峰在广州出差,偶然在书店见到一本江州义门陈祖谱,陈峰看后颇为震撼和感慨,当即将祖谱买下,仔细包好,以备回去细细品读。那本书现在依然保存在陈峰家中,他将其视如珍宝,因为是它开启了陈峰了解家族荣耀史的“钥匙”,同时也让他领悟到义门陈文化中的“和谐”主题。“尽管我出生在当地,是义门后裔,但对于自己老祖宗的文化并没有潜心研究过,更谈不上家族荣耀感。”

  这本书让年近花甲的陈峰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让他萌生了发扬义门陈文化,向世人传播“和平、和谐”的归宿使命。

  就这样,陈峰作为义门陈文化的牵头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工作。2006年初春,陈峰率领他的团队奔赴全国各地明察暗访,并在各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古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将散落全国各处有关义门陈文化的珍贵资料收集汇总,并在义门陈发源地——德安筹建“义门陈”文史馆,将这些重要的历史线索和资料保存其中,供世人博览。

  “当时我已经从县乡镇局长的岗位上退居二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但手中的积蓄也只有几十万元的,建文史馆根本不够,就只好将子女的房产做抵押,并请陈氏宗亲出资,先后凑了300万元,终于在2006年10月将文史馆建成。”紧接着,以陈峰为掌门人的“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和“义门陈文化研究会”民间组织也相继成立。

  让陈峰始料未及的是,从2007年开始,前来祭祖参观的陈氏宗亲和采访报道的媒体络绎不绝,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前来瞻仰义门遗风,不少陈氏后裔带着子女来德安,在文史馆内教育儿女,向他们讲述自己祖先推行的忠孝礼义、和睦持家的处世道理。

  从一而终

  大雨过后,“义门陈村”四周的山地和村庄都笼罩在水雾之中,使得这座“义门陈村”的祭祖殿堂显得灵气十足,宁静而庄严。

  “身处现代生活,人或许都有浮躁感,而富裕起来的人,常常缺乏精神追求,没有归宿和精神寄托成为现代人的通病,这里就像一个‘精神家园’,置身于山清水秀中,既能让人感受中国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又能感召城市中逐渐迷失的人群,让人倍感舒适和愉悦。”陈峰说道。

  自2008年起,陈峰组织了“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的编写,全国各地义门陈编修支系谱达80余部。许多散落海内外的陈氏宗亲不远万里到德安义门陈寻根问祖,在港台及海内外的陈姓华侨间影响甚广。

  “这几天我正要去深圳,因为那里发现了义门陈文化的新动向,或许能通过深圳这么一个‘世界之窗’来向海内外推荐义门陈文化资源。”陈峰在深圳龙岗发现了一处明清保留完好的义门陈村落,自明代从德安分庄到此,至清道光年间最甚,人口有300余人,数百年依旧保留下不分家的和睦群居生活,实属罕见。这次发现让陈峰倍感兴奋,尽管迫于城市发展需要,住在里面的人早已迁出,但完整地保存下一座“义门陈氏”大宅,可以向世人揭开久远且神秘的义门陈群居文化。

  未来,陈峰还有多项计划将要实施,比如在“义门陈村”建立起义门陈文化博览园,占地大约100多亩,总投资将达近亿元,目的是恢复唐宋时期以来义门陈村的原始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当年义门陈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游人最真实地感受义门陈文化。

  “我是个年过花甲之人,做很多事情开始力不从心了。但既然走上这么一条路,就希望一直为义门陈服务下去,直到自己终老的那一天。”陈峰若有所思地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