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要让人看得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2 01:1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金融衍生产品总是难以风平浪静,在全球加强了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包括让诸多场外交易成为场内交易以后,重大风险还是有所暴露。近日金融巨擘摩根大通就又在金融衍生品上吃了一个大亏。
数天前,美国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宣布,因对冲交易失败,公司在近6周时间内巨亏20亿美元。摩根大通的此次巨亏损缘于一名绰号为“伦敦鲸”的交易员重仓建立的大笔头寸。该交易员通过一系列和公司债价值紧密相关的复杂交易,押注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但从4月开始,证券价格朝不利于摩根大通的方向变动,其建立的衍生品头寸大都处于亏损状态。
虽然这次摩根大通不至于像雷曼一样破产,并把全球拖入深重的金融危机,但问题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设计过于复杂、导致产品的开发者和头寸的建立者无法控制风险。更严重的是,产品的开发者和交易者,一开始都自信满满,以为可以对于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覆盖,可以进行全过程的对冲,而现实是人的认识和理性都是有限的,风险的形式和发生的时点与强度都无法有效衡量。
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是于2007年显露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但真正让危机大爆发的则是美国的CDS产品。美国的次级贷款总额不过数万亿美元,但经过了各大金融巨头对次级贷款进行的多重金融衍生,使得该产品牵连的市场价值达到了上百万亿美元。即使是那些顶级投资银行的从业者,在次级贷款风险爆发时,都认为是癣疥之痈,没有想到最终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的放大,具有摧毁世界经济的风险。
摩根大通在上世纪90年代开创CDS市场,但这次导致其巨额亏损的仍是CDS产品。这说明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即使是顶级投行也往往无法认识其复杂性和风险。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中,摩根大通披露导致其交易亏损的交易员属于公司旗下的首席投资办公室(CIO),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首席投资办公室的工作重点正是风险控制。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国际金融巨头们开发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已经走向了极端。这些极端表现在,一是许多金融衍生产品已经脱离了基础金融产品,已经失去了直观的含义。不说普通人,就连金融衍生产品的从业人员,也已说不出有些衍生产品的经济涵义是什么,也不理解其经济意义;二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已经没有极限,出现了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再衍生产品,反复衍生;三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规模膨胀非常厉害。目前全球的GDP总量不过数十万亿美元,但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值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已高达数百万亿美元。
正是上述几个特点,使得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很难避免,而一旦出现风险,由于多重的衍生,风险会层层放大。
所以,解决金融衍生产品的问题,除了要加强监管以外,笔者以为还要在属性上对金融衍生产品加强管理。加强监管,比如让场外交易成为场内交易,只会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而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的发生。要对金融衍生品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要从属性上着手,即任何金融衍生产品必须有明确的、直观的经济内涵,让普通的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可以顺畅了解该产品的经济意义,也就是说金融衍生品要通俗化。(陈东海,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