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乏力民工就业秘诀:上半年去广东下半年回四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2 01:1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张燕 王羚 林小昭

  一季度末,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比上年末减少11.23万人

  “用工荒”并非是中国东南沿海传统制造业时下需要面对的问题,相反,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期,由行业低迷而起的劳动力需求下降,才是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真正挑战。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调查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当地就业市场情况不容乐观,而跟随着产业向内陆转移的步伐,中国传统劳动力的流向也正在发生着微妙变化。

  考虑回老家的农民工

  “我有朋友考虑回老家,也有的说上半年在广东,下半年回去。”不到一个月,来自四川,在广州海珠区打工的农民工王先生便已跳槽到了另一家服装厂,由于他工作过的服装厂大多是几十人规模的小企业、小作坊,采取计件工资, “工人觉得工厂生意不好,单价压得低,随时说走就走了。”王先生对本报记者说。

  王先生甚至有朋友依据广东和四川两地的产业特点做了计划,以外单为主的广东开工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因此上半年可以选择去广东,而以内贸为主的四川下半年服装生意比较好,“那时就可以回老家工作”,他说。

  东莞毛纺织业的“龙头企业” 颖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天仁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目前状况下,由于毛纺织行业订单飘忽不定,淡季时间拉长,生产不饱和,影响到工人收入;而因为实行计件工资,即使订单充足工人也要加班加点,较为辛苦,所以一部分较为年轻的新生代员工产生动摇、观望情绪,不愿意进厂,或者干脆转至其他行业。

  “目前确实已经有企业停产的迹象,特别是没有渠道、网络和品牌的企业。有些企业赚取的利润已经难以支持用工费用,工人工资发放不及时。”新明珠陶瓷集团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吴敏刚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广东,据本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随着外需市场的萎缩,沿海地区制造业不景气已成事实,习惯于“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的“王先生们”在企业、行业以及城市间的流动开始变得频繁。

  对于“王先生们”而言,流向生存状况更好的企业、转行或者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内陆地区,是这些劳动力时下的主要特征。

  “现在珠三角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广东金融学院人口与劳动就业研究所所长何亦名对本报记者说,一方面,随着珠三角整体成本尤其是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外部出口环境的不断恶化,很多制造企业出现了较大困难;另一方面,用工成本的上升也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这个过程中必然出现很大阵痛,不少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或者转移或者倒闭,这也影响了外来工的就业数量。

  “双短缺”背后的沿海就业

  广东省一项关于企业用工重点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末,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226.9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23万人,下降0.9%,降幅同比扩大0.3个百分点,

  其中,全省600家被调查企业共有员工85.20万人,比上季末新增4.27万人,减少6.04万人,增加人员与减少人员相抵后,净减1.77万人,减少2.0%。其中,制造业企业净减1.52万人,下降2.1%。

  广东人保部门的统计显示,近两年春节后入粤外省务工人员中,新入粤人员比例只占5%左右,低于以往10%的水平。

  而从结构看,呈现普工和技工“双短缺”,缺普工比例为80%,缺技工比例为20%。从行业分布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用工缺口占缺工总量的70%左右,如制衣、制鞋、纺织、箱包、五金、餐饮等行业缺工比较明显,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企业、外贸出口型企业尤为突出。

  “现在以体力为主的劳动者在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反而是‘奇货可居’的。”何亦名说。这与曾天仁的感受相一致,对于曾天仁所在的毛纺织行业而言,最缺的是缝盘、熨衣等无法用机械取代的普通技术工种。

  广东省人保部门的数据显示,在全省用工总体平稳的同时,部分企业缺工问题依然存在并有常态化发展趋势。从总量上看,春节前后全省用工缺口峰值达80万~100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月底已降至40万~50万,接近广东用工缺口常态水平。

  这不仅是广东省的问题,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在东部沿海地区,均同样面临着广东省的就业问题。

  “今年头四个月,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由此波及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中心主任、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对本报记者表示。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中心对就业指数的研究,就业指数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出现变化,反弹到1以上,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显示就业竞争强度增加。而在去年,中国就业竞争指数连续三个季度在1以下运行。

  由于就业竞争指数反映的是劳动力市场上求职人数与职位空缺的比例状况,上升到1以上,也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雇主用工需求赶不上劳动力供给增加的幅度。

  丁大建分析说,就业竞争指数上升的原因是劳动力供给在持续增加,但是需求却是持平状态,没有相应增加。他表示,劳动力需求不足是因为整体经济形势不佳,影响企业运行质量,从而减小了需求。

  而从分地区数据看,东部就业指数增加幅度超过中部。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出现需求环比负增长。

  劳动力流动正在起变化

  与东部沿海所面临的就业情况不同,在中西部,就业市场则表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产业向内地的转移,不仅使得内地工资标准向沿海看齐,在劳动力争夺上形成了有力竞争,而且,这也改变了全国用工市场劳动力的流向。

  新华社今年2月曾报道称,春节刚过,富士康郑州厂区便招聘技工4000人,普工2万人,在普工3个月试用期结束后转正,综合收入可达2000元~3600元,而这个标准,与在外打工纯收入差不多。

  截至2012年1月中旬,富士康郑州工厂员工总数已达13万人,富士康计划在2012年底招入员工23.4万人。

  另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在2011年,相比于河南省省外输出的1190万人,省内转移劳动力人数高达1268万人,首次超过省外输出数量。

  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28日公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相比于去年东部地区务工农民工2.0%的增长,中部地区增长了8.1%,西部地区增长了9.6%。

  对于东部地区,根据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GDP增速可能低于7%。具体到各省,除西藏之外,一季度福建、浙江、广东三省的GDP增速下降幅度分列前三,分别是3.6%、3.3%、3.3%。

  在这些数据背后,是实体经济的萎靡不振。东南沿海各省首当其冲。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就业市场随之受到影响。

  丁大建认为,目前还较难判断出现的问题是全局问题还是局部问题。他分析,中国东部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这时候传统产业会萎缩,多余劳动力可以靠中西部的发展来吸收,但如果是整体经济下滑就有可能导致全局性问题。

  即便如此,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中,这些变动仍很难体现出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月25日发布的数据,一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这是自2010年三季度起连续七个季度保持不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就业专家表示,城镇登记失业率有诸多局限,基本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就业市场的变动情况,几乎不具备市场敏感性。

  其实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就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城镇登记失业率难以全面反映城镇失业状况,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国家统计局相关部门表示,要从2011年起采用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就业指标。但直至目前依然未见其公布调查失业率。

  丁大建表示,劳动力市场作为一个派生市场,经济调整会对其产生影响。当经济过热时,劳动力会短缺;经济调整时,这种短缺状况也会缓解。因此,从就业和民生角度来说,中国经济的稳增长尤为关键。

  “过犹不及,经济调整需要拿捏好一个度。稳健的经济可避免大起大落,同时避免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大的冲击,造成缺工现象或者较大规模的失业增加现象。”丁大建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