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上升 淮北矿业IPO藏安全隐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4 02:2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刘明涛
拟发行不超过22亿股、募集资金60亿元、募资仅次于中邮速递排在今年第二,淮北矿业的IPO申报稿一出炉就受到市场各界广泛关注。
招股说明书显示,淮北矿业营收连年增长,业绩十分出色。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仔细阅读淮北矿业招股书后发现,尽管经营出彩,但其安全生产事故近年频发,百万吨死亡率逐年走高,且2011年这一比率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个中风险值得业内注意。
百万吨死亡率连年提高
4月24日,证监会预披露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此次拟发行不超过22亿股、募集资金超60亿元。
与去年7月环评公示时期相比,淮北矿业募资规模较当时的85亿元有所减少,但即便如此,这一规模仍排在今年第二,仅次于中邮速递的近百亿元。
资料显示,2001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淮北矿业集团共同设立淮北矿业(集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即淮北矿业。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为67.51亿元。
为谋求上市,淮北矿业自2009年先后向大股东收购11宗采矿权,收购青东煤矿等5对矿井的资产及负债,实现对安徽亳州煤业等4家公司的控股,并向大股东转让3对资源枯竭矿井及其他非生产性资产。
然而,快速收购采矿权和矿井资产,也给公司带来不少生产经营方面的安全隐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淮北矿业报告期合并范围内的母子公司共发生过20次安全生产事故,共计造成21人死亡,2009~2011年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16、0.23和0.37,这也意味着淮北矿业2010年、2011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3.75%和60.87%,增速还在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仅在2011年,淮北矿业就发生了10起事故,造成11人死亡,较2010年6人死亡数大幅增加。虽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安全生产事故均为一次死亡3人以下(不含3人)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公司因此未发生过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但是,淮北矿业逐年提高的死亡率,引发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012年,淮北矿业又发生两起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死亡率高于安徽平均水平
与整个煤炭行业相比,淮北矿业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十分反常。
根据淮北矿业招股说明书,公司2009~2011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同行业0.89、0.75、0.56的平均水平。但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全国同行业死亡率目前正逐年递减,2011年更是创下了史上最低;其次,全国煤炭行业数据统计包含了不少安全设施不健全的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如果以大型煤炭企业作为参考标准,淮北矿业“死亡率低于同行”这一表述恐怕要打折。
业内人士表示,在煤炭行业日趋重视安全生产、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的背景下,淮北矿业的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却在逐年提高,且2011年死亡率占到行业平均值66.07%的水平,这说明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问题,会对公司正常经营带来风险。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从另外两组数据发现,当前淮北矿业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在今年1月18日召开的安徽省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有媒体报道,2011年安徽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省2011年煤炭产量突破1.3亿吨,同比增长4.1%,而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6.1%,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且死亡人数比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阶段性控制指标少10人,减幅达20%,百万吨死亡率为0.292。
整个安徽百万吨死亡率2011年仅为0.292,而淮北矿业为0.37,远远超过安徽省平均水平。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从安徽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披露的事故快报中发现,2011年,淮北矿业是发生事故死亡人数是最多的企业,超过淮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等大型企业,而同处安徽的上市煤企国投新集(601918,收盘价14.77元),在整个2011年没有发生一起人员死亡事故。
此外,2011年,淮北矿业大股东淮北矿业集团旗下子公司也发生了安全事故。其中,淮北矿业集团持股51%的金石矿业在2011年9月16日发生坠井事故,造成4人死亡。
对于公司存在的安全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5月23日)致电淮北矿业,不过公司招股说明书留下的两个联系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故无法得到公司的回复。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安全问题导致无法过会曾有先例。中技桩业曾于2011年1月首次申请上市,但最终因发审委认为“无法确定中技桩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并且有效执行”,而让其铩羽而归。
不仅仅是安全方面的问题,记者还发现,淮北矿业招股书里面还存在突击入股、业绩隐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将继续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