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族公司 “挥泪大甩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3 21:38 来源: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叶静) 由于退市新规将实施,原本守着稀有壳资源待价而沽的ST公司突然意识到江湖地位难保,开始自降身价,火速表示重组意愿。不过有分析师表示,为了赶在年底前完成保壳大战,有公司不惜铤而走险,装入“垃圾资产”,可能会给以后留下隐忧。
新规出台两公司停市
5月7日,*ST吉药发布公告称,因公司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3年亏损,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自2012年5月7日起暂停上市。*ST吉药因此成为今年以来首家因业绩不佳而暂停上市的公司。
紧接着,*ST轻骑也因连续3年亏损,根据有关规定,公司的A、B股自2012年今日起暂停上市,成为第二家退市新政推出后暂停上市的公司。
连续两家T族公司暂停上市,显然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T族公司使出浑身解数,打响保壳大战,希望在新政正式实施前,避免被甩下A股这部“大巴”。4月29日,沪深交所发布新版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创业板退市制度则于5月1日起实施。
主板的退市制度设计基本沿用了创业板的方案。从新增的8条触发退市条件中可见,最近两年年末净资产均为负数的,终止上市;近4年营业收入均低于1000万元的,终止上市(创业板公司没有该标准);连续120个交易日(不含停牌)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或连续多个交易日(不含停牌,沪市30个,深市20个)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终止上市(由于主板上市公司股本较大,因此中小板公司依然使用原有规定中的300万股,创业板为100万股);上市公司因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审计意见类型等财务指标触及规定的标准被暂停上市后,未在规定的30个交易日内补充提交恢复上市申请材料的,终止上市(该标准与创业板也一致);审计报告为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的,近一年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近两年均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暂停上市,3年就终止上市。
据投行人士称,申请恢复上市的公司,一般要借助重组恢复盈利能力。而目前已暂停上市的公司,若今年内不能完成重组,最多到明年4月30日年报公布时,仍没有实现盈利能力,按照规定将退市。
此外,以前有些公司申请恢复上市时,借补充材料之机慢慢悠悠搞重组,而新规有关补充材料不超过30日的限定,把这条路也堵死了。
T族批量参与保壳大战
“杀鸡给猴看”,这让原本皇帝女儿不愁嫁的T族公司感到阵阵凉意,白纸黑字的硬指标将彻底改变ST股的亏而不退、僵而不死的旧格局。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已有7家ST公司触及营业收入“红线”,同时有4家公司已连续3年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退市警钟已被敲响;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的公司有19只ST股;8只ST股对外担保余额超1亿元;3只ST股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余额超2000万元。
现在距离2012年底还有7个月时间,为免被迫退出市场,ST公司近日表现出无比的积极“合作姿态”,火速推进重组进程。据记者粗略统计,5月以来公布推动重组进程相关公告的就有ST金果、ST德棉、ST昌鱼、ST炎黄、*ST大成、ST国通等20多家ST公司。与此同时,ST公司定向增发、出售亏损资产的情况也在逐渐增多。ST安彩即在5月4日发布公告,称河南省国资委同意控股股东河南投资集团以现金约10亿元认购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ST福日则在5月3日宣布,完成转让国泰君安500万股;ST沪科在5月7日、12日、19日先后3次表示将要进行重大重组,这距公司上一次发布重组公告的时间已过去1年有余;*ST炎黄和ST联华,也分别在5月15日与18日公布了关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进展的公告。
为了帮助上市公司留在A股市场,不少大股东也最终不得不为不争气的“儿子”埋单。ST宝诚5月19日公告,拟非公开发行的6000万股,控股股东钜盛华实业及傲诗伟杰有限公司慷慨解囊,以8.83元/股悉数认购,ST宝诚可募得近5.3亿元现金。通过定向增发,困扰公司多年的净资产为负这一困局“一洗了之”,无疑解除了退市隐忧。
连续3年净资产为负的*ST金顶,决定加大破产重整力度,管理人拟在*ST金顶重整程序中,调减全体股东所持*ST金顶股份的23%,共计调减约8026.51万股,用于安排债权的清偿。海亮金属贸易集团作为已接盘*ST金顶有半年时间的大股东,不愿意看见这个珍贵的壳资源化为乌有,承诺向上市公司借款投资新项目,帮助其寻找新的赢利点。
与上述几家ST公司的手法不同,*ST宏盛实施的办法是,先保壳再重组。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3月重整计划草案表决前夕,*ST宏盛拟引进的战略投资者浮出水面,拟注入莱茵达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45%股权,以阶段性实现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垃圾资产”引发市场忧虑
ST公司的批量重组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广泛忧虑。财经评论员谭浩俊撰文称,重组和“保壳”的手段有许多,但有一种最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那就是地方政府将一些“垃圾资产”如根本没有多少收益的土地资产、房屋资产、债权等注入上市公司,这样的结果从表面看是“重组成功”了,但实质上企业的资产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将一些隐性债务带到了上市公司。
广州某基金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为了避免被退市,不排除有公司铤而走险,装一些虚假资产进来,暂时保住上市公司地位,但这也为以后埋下重重隐患。除此之外,由于时间短,供应量大,一级市场难免会出现“压价”的情况,公司出现贱卖的情况也不出奇,这对于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利益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