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超6000亿美元的欧元外储资产面临缩水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4 11:07 来源: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徐艳清):布鲁塞尔当地时间23日晚,欧盟领导人召开会议,就刺激经济增长、防止希腊退出欧元区等问题进行初步讨论。这体现欧盟对希腊退出及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的担忧。欧债危机日益深化,中国亦难独善其身,中国持有的包括希腊债券在内的总价值超过6000亿美元的欧元外储资产正面临着缩水风险。

  据国际金融协会估计,希腊退出欧元区带来的全球损失在1万亿欧元左右。中国曾购买了包括希腊债券在内的多个欧元区国家的国债,但具体投资规模并未披露,目前操作情况也并未披露。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高西庆日前表示,因为欧洲地区的经济危机问题,中投已经停止购买欧洲政府公债。

  根据中国外汇储备的20%-25%用于投资欧元资产计算,截至2012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3万亿美元,欧元资产规模大概在6600亿美元左右。对于中国目前如何处理拥有的包括希腊债券在内的欧洲债券,中国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称此时中国抛售欧债需慎重,有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他说:“原来的债都是欧元债,会不会变成希腊本身货币所计量的债。折成本地的债以后,本地货币大幅度贬值,那么会产生债务的缩水。现在来讲,要是抛售的话,给定前提是欧债全面恶化。如果希腊没有像我们所设想的全面恶化,抛售是巨额损失。中国如果抛售的话,在全球带了非常不好的头。如果产生了新一轮恐慌的话,对中国下一步国际上的角色损失还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抛售要非常慎重,抛售损失是最大的。”

  最近,中国企业在欧洲并购交易十分活跃,三一重工收购德国企业普茨迈斯特,中投入股英国泰晤士水务,光明食品有限公司收购英国第二大谷物生产商维他麦公司。中国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受欧债危机影响,不少欧洲企业的估值已相当合理,中国应动用外汇储备支持企业在欧洲寻找实体投资的机会。

  张燕生表示:“应当讲,现在对欧洲的投资主要还是投资一些研发创新的、或者是一些渠道的,也包括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中国的资产本身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也要实现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到欧洲投资毕竟还是个机会。”

  由于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洲经济低迷对中国出口造成巨大冲击。中国商务部5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中国对欧盟出口负增长2%,这也意味着中国对欧盟出口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下降。受此影响,中国4月出口同比增速已经降至4.9%,3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为8.9%,这一数据在2月份为18.4%。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外需情况比我们预计的还要低,还要差,特别是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的需求严重下降。”

  受外需不振等因素影响,4月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全面放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周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适度预调微调。张燕生认为,在包括欧债危机在内的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货币政策应更多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种手段,而不是降低利率。

  张燕生说“在今天的形势下,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利率来讲,一个基本的准则是保证老百姓的财产收入不是负资产,要保证存款利率大于通货膨胀率。贷款利率不是利率高低的问题,而是资金流动性紧缩的问题。所以说在这个方面,还是着力把一些数量的控制手段转换成市场、价格的控制手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