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必讳言以“投资拉动”稳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4 23:46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稳定增长”是很有意思的辩证法。当经济偏热的时候强调要“稳定”,当经济偏冷的时候强调要“增长”,当经济总体呈现中性的时候就是“稳定增长”———没有倾向性。23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强调的稳定增长显然更在意“增长”。

   中国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数量增长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内生性增长应该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关于这些,无论最高决策层还是普通百姓,无论专业的经济学家还是被讥为“半瓶晃荡”的民粹经济学者都承认。现在的问题是: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节奏、力度来实现这个转变。

   许多人预计到欧美经济形势复杂,但恐怕没想到会这么烂。最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跌,股市疲态,欧美需求不振,失业高企,希腊忙于准备“后事”,西班牙又岌岌可危……世界金融危机还看不到隧道那端的亮光。

   国内经济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仍在下行中,我国内需回升依旧缓慢。4月出口同比增速降至4.9%,进口增速降至0.3%。工业增幅骤减至个位数,为2009年5月以来最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1%,创2006年11月以来新低。1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也低于预期。

   上述情况表明:保持适度增长,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为了实现稳定增长,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三大对策,包括财政方面落实好结构性减税、货币政策方面强调“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扩大内需方面要“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等;同时提出要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等。

   结构性减税的呼声最高,也最有必要。但结构性减税的阻力不可忽视。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税负不减反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凡是牵扯到利益调整的事情,我们宁愿抱谨慎的态度。让居民和企业得点好处的事情何其难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和结构性减税的双重压力下,地方财政会很困难,阻力也会更大。“结构性”减税意味着只有部分项目减税,有的不减,甚至有的还可能增加(如环境税、房产税等)。所以,总税负水平必须减下来才有意义。“朝三暮四”的结构性减税,不减也罢。

   消费拉动被寄予期望最大。201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由2010年的36.8%提升到51.6%,提高了14.8个百分点。然而情况在2012年初出现了波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7%,3月同比增长14.8%,4月同比增长14.1%,而2011年增长最低的月份为5月同比增长16.9%。总之,2012年上半年消费拉动疲态尽显。政府为鼓励消费花费了大量的热情和气力,但鼓励消费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只是把未来的消费潜力尽快变现,政策的边际效应也在下降。消费拉动是一项长期的经济政策,但用它来抵消经济的短期急速下滑,作用不大。

   相比之下,实行适度的货币放松和启动一批重大关键项目才是对抗快速下滑的最有力手段。但这会引起某些严肃的、“负责任”的经济学家的极度不快———过热的发展速度刚刚降下来,本来是调整结构的大好时机,又要刺激,又要积累新的矛盾,何时是个头儿!现在“投资拉动”成了忌讳,“消费拉动”才是学界的正宗。

   他们说的很对。但是不要忘了,经济运行调控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经济政策的考量远比整个经济学的所有原理加起来还复杂,否则,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希腊看守总理帕帕季莫斯的“紧缩疗法”早就带领希腊人“出埃及”了,也沦落不到今天准备“后事”的程度。

   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要在“发展”中解决,这是中国最大的现实。离开了适度的发展速度,什么经济结构调整,什么增长动力的转换等,都很难实现。回应某些偏好“内生性增长”(请注意,这不是他们的“专爱”)、一提“投资拉动”就过敏的学院派经济学家的最好办法,就是请他们设想一下当几天家:面对严峻的内外增速下滑形势,你说怎么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