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晋江干部:甘做企业家的拎包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01:3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林小昭

  近期,晋江市财政局李局长特地召集该局的几个科长,并协调了当地税务部门的领导到晋江“陆地港”,开了一个包括“陆地港”入驻企业老板、镇领导在内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企业主提出了一些要求,晋江市财政局在制定新一轮财政扶持政策时就采纳了不少。

  这是晋江政企互动频繁的一个小案例。从上世纪80年代初“摸着石头过河”,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土政策”,到后来提出“质量立市”、打造“产业集群”和“品牌之都”、“资本运营”、“精益管理”战略,晋江的“政企互动”一直十分紧密。

  一届为一届打基础

  从1988年就开始在晋江做社会调查的社会学家陆学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么多年来,晋江领导班子一个接一个地抓乡镇企业,一直传承搞到现在。“晋江党委、政府的政策延续性优势非常突出,前届为后届备后劲,后届在前届基础上干。”

  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去年2月在泉州调研时也对晋江干部充分肯定。她指出,晋江广大干部能够成为发展的引领者和服务者,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年为一年添后劲”的优良传统,“我觉得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乡镇企业刚刚蓬勃兴起,但彼时“投机倒把”等非议四起。压力之下,晋江党委、政府选择的是力挺!陈埭镇召开千人大会,镇领导郑重表态:“你们干,要坐牢,我们去。”

  谈起历任的晋江市领导,恒安CEO许连捷说,晋江领导总是在晋江发展的重要关头,能够适时地去引导企业的发展。“当时我们都是农民,农民办企业什么都不懂,文化水平比较低,一个村连一个大学生都没有。财务报表也看不懂。市委书记经常把我们叫到办公室聊天、谈政策。”

  这些年来,晋江始终都在不断审视和盘点产业链,以此完善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晋江一开始是‘三闲起步’,家家户户办工厂,都是代工没有品牌。”晋江市财政局副局长张开端告诉记者,90年代,晋江市政府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去创立自己的品牌。

  “当时拿下一个国字号的品牌,奖励200万。”后来晋江“品牌之都”的形成,与当初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有了品牌还不够,由于第一代创业者大多是洗脚上岸的农民,管理跟不上,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1998年左右,政府开始大力引导企业走精细化管理道路,鼓励企业重视人才引进,例如,企业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引进的博士后,除了企业给的待遇外,政府每个月还补贴4000元。

  张开端介绍,新世纪前后,晋江立足于入世后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推行品牌与资本“双翼计划”,引导企业从加工制造向创新制造转变,从家族式管理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通过十年努力,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上市公司。

  晋江市市长刘文儒也指出,晋江从纯农业县到通过草根工业发展,到走质量立市的战略,到品牌发展战略,到走企业上市资本市场运作的战略,再到最近走精益管理战略,都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的一些有效的引导举措。

  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指出,晋江的政企互动,就是党委、政府既在企业后头推波助澜,又在企业前面因势利导,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企业的实践,又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改善服务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陈荣法强调,晋江党委、政府坚持政企互动的好传统,重点打造政策、城市、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人才集聚、服务业等六大平台,合力把晋江打造成为民营经济的政策高地、投资洼地和发展福地。

  企业家的拎包人

  而要做到对企业及时、准确的引导,深入的了解和贴心的互动是关键所在。正如陈荣法所总结和承诺的: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晋江多年来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难题,党委、政府一定全力协调解决。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政府是服务发展的主体,晋江的所有公务员都要当企业的服务员、当企业家的拎包人。”刘文儒多次表示。

  从2003年起,政府开始在北大、清华、厦大开设企业高管进修班,主要领导赴国内外考察,随行官员仅两三人,随行企业家却达十几人。不仅如此,企业有困难可直接找挂钩市领导寻求解决。

  从2009年起,晋江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工商企业界的“千人大会”,传达决策、期盼并奖励企业,把纳税大户邀请到主席台就座,“享受市领导待遇”,市领导则纷纷坐在台下,倾听企业家建议。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财税政策的扶持十分关键。张开端告诉记者,晋江市在出台优惠政策后,便会经常组织宣讲团到各个乡镇办班宣讲,企业的负责人、高管都过来听。5月下旬,由晋江市领导带队,将分成两个小组到全国各地的异地商会,去宣讲包括财税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以引导企业家们回家创业。

  此外,在制定相关财税政策时,政府部门经常要召开座谈会,走访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一些政策。张开端介绍,前一段时间他们又与交通局一起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把晋江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老板请过来,了解他们的需求。“因为晋江的物流支撑需求量很大。”

  企业发展遇到什么问题和需求,政府总是在第一时间内就进行调研和摸底,给予协调解决,在不少企业眼中,晋江党委、政府成了他们的“贴心保姆”。

  “历来我们晋江市政府和企业都是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合理引导。”刘文儒说,企业家有什么困难和想法,可以随时跟政府提出建议和要求。同时,企业跟市场是最密切的,政府及时了解企业的动态,政企之间才能实现共赢。

  晋江市政府的贴心服务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孙春兰指出,2010年的“五大战役”,晋江共形成了273个项目,完成投资额达201.13亿元,在大干150天里晋江平均日投资量达7600多万元。好几个大项目本来有另外的安排,市委、市政府做工作,感动了这些企业家,都在这里就地增资。

  “这里的干部都很务实,他们人都很好,跟他们之间不会觉得有门槛。”晋江市安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甄范春美说,晋江的干部给人的感觉是业务水平都很高,办事效率非常高。

  一位当地官员说,晋江的一些企业转移到其他地方后,发觉当地政府的效率要比晋江落后多年。“还是晋江这边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