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腾笼换鸟之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08:11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江海波 广州报道
GDP失速,汪洋坚定继续改革
外部形势的走弱击中了广东经济的软肋。
今年4月,一度出现回暖迹象的广东外贸再度恶化,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多个城市亦传来“坏消息”,更是让广东的经济前景充满阴霾。
“先行一步”的广东,被视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GDP总量连续23年蝉联全国各省第一。而今,广东也似乎将最先面临发展失速与经济社会转型的阵痛。
5月23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珠三角规划纲要》中18个重大项目“提速”。观察人士认为,广东的这一举措显示,在外贸受阻与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政府控制下的投资力度,仍将是刺激经济的不二法门。
“但很显然,这种临时性刺激政策的副作用十分明显。广东今天面临的问题,就是全国明天即将面临的问题。广东必须直面问题,再次重启改革之门,为全国即将面临的困境探路。”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坏消息”集中爆发
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4月,通过广州地区出口的贸易总额合计同比增长-2.8%。这是2、3月份短暂的“峰回路转”之后,广东外贸形势再次落入冰窖。
与此同时,珠三角各主要城市开始显现颓势。统计显示,东莞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此外,被视为城市发展转型成功范例的佛山,其前3个月财政收入增长全省“垫底”。接踵而来的是,中心城市广州在4月份取代佛山,“夺得”财政增收倒数第一。
“京沪穗深”的中国四大城市格局亦开始解构。作为特区的深圳,突然发现一直尾随自己的天津已然走到了前面。同时超越自己的,还有长三角地区的苏州以及西部城市重庆。
微观层面的情况也十分吻合。据广州一银行分行行长透露,最近几个月来,好的信贷项目大幅减少,当下手头受控的“有限放贷规模”都无法充分放出。而一向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亦出现诡异的迹象,不仅信贷需求减小,且以前放出的贷款项目也大量出现提前还贷的现象,显示企业经营大面积收缩,开始缩减资金成本。
转型阵痛
作为发达地区的珠三角主要城市纷纷出现“差错”,折射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深度隐忧。不过,各地政府的掌门人似乎成竹在胸,深圳市长许勤表示,“不怕GDP放缓”,只要结构指标显示优化,他就“放心”。
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是省委书记汪洋执政广东最近几年来力推的执政策略。汪洋的“腾笼换鸟”政策推行初期,也遭到当地企业与政府的反弹。后来,东莞开始考虑“就地升级”策略,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当前,遭遇外贸形势重创的东莞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东莞虎门镇经贸办主任、虎门服装行业协会会长谭志强表示,目前虎门针对自身特点开始一系列软硬环境的改造,投资上百亿元改变虎门城区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化水平。
谭志强认为,东莞过去高度依赖出口,现在正遭受外部环境与内部动力丧失的双重考验,经济转型必将面临阵痛。今天,东莞终于感觉到了加强内部管理与品牌建设的迫切性。
继续改革
针对外贸出口受阻的情况,广州海关、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始试点在现行法律和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流程改革,可缩减申报时间30%以上,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
不过,观察人士认为,在目前的困难局面下,广东不能仅满足于枝枝节节的局部改革。广东必须拿出当年改革的勇气与魄力,在政治体制、社会改革与政府职能等重大问题上作出抉择。
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各地均出现财政收入减速的情况下,政府应当首先削减自身的支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形势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更为严峻,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广州等地应削减三公支出,但是公共民生支出必须保障。
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表示,广东要解决当前的发展困境,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改革是广东的立省之本,除了要进行经济改革,更要加强政治、社会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要更进一步提高开放度,不但要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更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要素更加自由流动。在外部环境、人口与土地红利等优势消失的情况下,广东应当继续释放“制度性改革”的发展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