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焦点 温州金改:值得期待任重道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05:42 来源: 金融时报温州金融试验区前景值得期待
记者:温州问题的突出表现———“民间资本多而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而融资难”也是中国金融问题的一个缩影,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为标志的国内新一轮金融改革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
宗良:温州问题的突出表现是:投资难和融资难。一方面大量民间资本找不到出路,另一方面众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很多中小企业经营不景气,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在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民间资本普遍追逐房地产和高利贷以获取高额收益,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助推了房市和食品等价格的上涨。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国家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收紧等,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暂停或减少对相关中小企业的支持,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触发了较大的金融风险,从而危及金融稳定。
直接的导火索是温州企业老板“跑路”为代表的“温贷危机”和“吴英案”的爆发。表面上是温州的具体问题,实际是中国金融问题的缩影。因此,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长远目标是通过温州试点,建立健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机制和体系。
梅新育:正如国务院会议所述,温州金融改革试验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成为制定和批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重要驱动力量。在国务院会议确定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十二项主要任务中,规范发展民间融资、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等等都是直接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而提出的。
陈超:温州民间融资风险背后反映的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存在所谓的“二元经济结构”,与之相适应的是金融体系的“二元金融结构”。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下,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存在天然的不利。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在信贷投放上存在“大客户偏好”与“国有企业偏好”。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应对危机政府出台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宏观经济经历了2009年的快速复苏后,在2009年底和2010年初就进入了繁荣过热阶段,而2010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不断地对宏观经济进行刹车,但2010年在经济惯性的驱动下,经济仍然处于繁荣期,进入2011年以来,宏观紧缩的叠加效应逐步显现。表现在投融资层面,一方面,由于2009年形成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政府、国有企业层面,而在货币信贷紧缩背景下,中小企业则是首当其冲,融资环境日益艰难。另一方面,随着宏观调控不断加码,实体经济需求不断下行,造成投资环境持续恶化。加之,2011年以来,外围经济有所恶化,出口需求下滑。因此,以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的温州爆发了较大规模的民间融资风险。
其次,温州民间融资风险折射出我国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定价能力。中小企业的一个普遍特质是抗宏观波动能力弱,经营风险高、透明度低、担保资产不足,加上温州地区不少中小企业从事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市场化程度高、产品利润率单薄的产业,不符合银行信贷投放方向,同时,不少家族式企业,产权不明晰,经营效率低,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的融资担保。因此,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能力要求较高。毫无疑问,长期偏好于“国有”与“大中型”企业的国有银行在风险定价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造成中小企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贷支持。
记者: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后,温州对改革试点任务进行了逐项分解细化,排出了“一揽子”包括50多个试点重点工作项目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虽然还有待上级政府部门批准,但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怎样评价温州金融试验区前景?
宗良:我认为这次温州的金融试验是值得期待的。也许温州的金融改革会出现各种曲折,但是从长远看来,改革尝试将有利于温州民间融资的规范化运作和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温州的金融试验没有“失败”可言。
不久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等人去温州调研时,也都提到要“允许金融改革试错”、要“包容必要的失败”、“不要求全责备”,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话,显然会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力不从心,难以保障政策的稳步推行。因此,需要明确目标,各方通力合作,继续保持改革动力和创造力,前途将是光明的。
梅新育:国务院通过《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并不意味着温州的金融改革试验就此踏上了铺满鲜花的坦途,任何试验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温州的金融改革试验也是如此。事实上,商界不少缺乏诚信之辈已经瞄上了温州金融改革的“商机”,准备空手套白狼大捞一把。我们对此必须未雨绸缪,把各种可能考虑周全一些更为妥当。
陈超:温州金改为中国区域金融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未来的长足发展取决于价格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
首先,温州金改反映出,政府已经意识到,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环境存在差异化,金融机构需要多样性和异质性、金融政策需要差异性、金融监管需要差别化,方能适应差异化的经济环境。
温州的经济环境显然和我国大部分地区大不相同。温州模式的典型特点就是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市场经济。在正规融资体系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时,民间金融自然成为温州地区最为活跃的融资主体。因此,温州金改其实就是把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就是要鼓励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机构,深入到大中型国有商业银行不能触及的中小企业经济体的信贷需求。
其次,从生态学角度看,温州金改的另一重要意义是赋予地方发展金融的自主性。试点发展异质性和多样化的区域金融市场,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但凡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金融“三乱”时期的人们都对各地肆意发展金融市场,单位或个人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的现象记忆深刻,这也是我国金融体系逐步走向集权化,金融监管与金融政策上收至中央政府层面的主要动因。但金融机构同质化问题随之变得日益突出。长远看,温州金改是中国区域金融多样化发展的“试验田”,对未来中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以信用建设与风险防范求突破
记者:近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的“30条”法律意见,旨在从法律层面保障温州金融改革创新。怎样妥善处理支持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哪些弊端?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风险?
宗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健全机制、渠道,而不是简单的机构设立问题。一边是民间资本这股“洪流”,一边是中小企业这块“旱田”,以前的主要做法在“堵”,显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需要做到“疏堵结合”。之所以会出现“两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对接渠道的不畅通,缺乏良好的机制保障,如果渠道建立得好,并有机制保障,不仅可以防洪,而且可以灌溉干旱的农田。因此,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为民间资本开辟比较广阔的渠道,为其流动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对明显不合理的流动要予以打击,同时建立健全机制,完善相关的渠道和产品,引导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庞大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
当然,如果处理不当,也存在风险。可能出现干旱的农田得不到灌溉,而且还可能造成洪水肆虐,淹没了农舍。也就是说,如果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民间资本无序流动,危害金融和社会稳定,造成实体经济发展受损,延缓经济结构升级的步伐,从而使改革失去进一步深化的动力。
梅新育:如果温州获得授权全面推行金融改革试验,一定要保证激励的是各地企业守法守信、诚实经营。对因不同原因导致资金出现问题的温州企业要区别对待,如果企业是因为得不到金融体系的融资而出现资金链断裂,要坚决支持。对那些并不是得不到正规金融体系的融资,而是得到了多得不成比例的金融资源,但投向了投机性业务而不是实业,或是投资规模过大,超越企业承载能力而陷入困境的企业则要审慎对待。至于投向投机性业务,藐视国家的金融监管规章,以钱生钱的金融投机客,应给予坚决打击。
陈超:温州金改再度赋予了地方政府自主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权力,在以大一统的金融监管体系下无疑是突破。但是,权责匹配、激励相容的地方政府管理金融的机制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配套的政策措施确保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的同时,对地方金融稳定承担相应的职能,那么就可能事与愿违。所以,一是要防止把金改当成是“免费的午餐”,二是要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在规范中发展,要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奖优惩劣,要实现地方政府的权、责、利的统一。
记者: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取得成功并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在规范民间融资、防范地方金融风险方面有哪些建议?
宗良:温州金改既要防止“操之过急”,又要防止“贻误战机”,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把改革的风险降至最低。如果改革进行得过快、过急,可能会出现一些工作执行不到位,个别监管出现真空地带;如果改革进行得过慢,则难以满足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比如解决民间资本阳光化后问题,就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妥善处理阳光化后的信息透明、民间资本投资收益的合理预期、风险与责任的对等、恢复信用等问题。这不仅需要监管层做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而且需要充分发挥自下而上的市场机制,确保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发展。
梅新育:我比较关注关联贷款的风险问题。因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还很有可能带来关联贷款扶摇直上,从而加大金融市场不透明和风险。在有意进入金融行业的民营企业家当中,许多人对金融行业的规律、规则不甚了解,一些人进入金融业的动机就是希望通过办银行为自己的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他们要么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政府监管部门必然会加以监管的关联贷款,要么即使认识到这是关联贷款,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其潜在风险的严重性。
近年来在商业银行监管和经营实践中对企业股东的关联贷款作了一系列限制规定,不可否认的是,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多数靠合法经营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也多半会恪守承诺,但一旦企业股东遭遇生死存亡挑战,他们是否还能恪守承诺?如果这家企业拥有对某家民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控股权,他们会不会铤而走险,违规贷款?对此要充分关注。
金融市场上的“管制-规避管制”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关联贷款的变异形式极为繁杂,指望事先制定详尽的规章来防范,不切实际,必须在改革中发展监管。何况地方金融机构股改指导思想基本上都是“指导和吸收优、强民营企业入股”,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只是给部分大企业资金投向提供了一条出路,中小投资者实际上股权有限,也使得入股金融机构的大企业因持股比例较高而有可能操控自己参股的金融机构,开展违规运作。
目前,温州远未形成普遍发自内心认同接受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文化氛围,温州商人总认为自己控制手中的钱才觉得安全,结果,不少企业增资扩股吸纳民间资本、实现资本多元化之后,企业内部股东天天争权夺利,企业任何事情都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增资扩股不但没有实现壮大企业资金实力的初衷,反而导致企业运营基本瘫痪。因此,我建议在引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上做更多探索。
陈超:温州金改不能单兵突进,金改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设计与地方政府权责匹配、激励相容的机制。金改赋予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权力,同时,地方政府也必须承担起金融机构监督管理、金融风险处置的职能。二是加强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既要加强审慎监管,允许合格的投资者参与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也要加强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行为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公正和透明,同时,要严格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三是要完善配套措施,包括信用体系、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等等。
顶层设计结合市场创新谋发展
记者:在小微企业的融资实践中,温州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民间借贷机构在控制借贷风险和融资便利性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他们的哪些经验可以为阳光化之后的“规范发展”所借鉴?
梅新育: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小微企业更加突出。其他条件相同,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天然处于劣势,这一点不因任何良好意愿而改变。而且,通行的所谓“正规化”规则与小微企业融资实践中所迫切需要的便利性又存在冲突。目前做得较好的民间借贷机构依靠“熟人社会”中对借款人资信的深入广泛了解控制风险,也依靠“熟人社会”中失信可能导致丧失一切的机制抑制借款人的潜在道德风险,上述长处可以为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后所借鉴。
记者:未来还应该在政策层面上出台哪些举措为温州金融改革保驾护航?
宗良:温州金改《总体方案》提出了改革试验的12项主要任务,包括了金融组织和机构改革,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民间金融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培育,金融风险防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实质上就是针对温州存在的问题确定的,重点涉及三大领域,目标是很明确的:一是通过构建秩序化、阳光化的民间借贷市场,旨在解决民间资本出路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和产品,引导资金流向、服务实体经济;三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如果上述措施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应该说基本能够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过,也存在一些可能影响全国的相应政策,需要政策上给予支持才能为温州金融改革提供条件。值得关注的问题有:
一是关于温州金改没有涉及利率市场化试点问题。我觉得应该不是大问题,民间资本阳光化自然伴随着利率的一定范围的市场化,只不过是可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也是必要的,比如利率上限应与4倍基准利率接近,否则实体经济无法得到有效支持。阳光化后的民间借贷收益率必然会下降,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
二是关于个人境外直投政策问题。这是一项可能影响全国的政策,如何操作需要谨慎设计以及相应政策支持。
陈超:金融改革从来都不是单兵突进,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看,温州金改最为迫切的配套政策举措应包括:一是利率市场化。温州民间金融的旺盛生命力就在于市场化的利率机制。而现有的金改方案尚未触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人担心,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全国资金“大搬家”,涌入温州金融市场。笔者认为,即便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由于存款机构风险各异,金融消费者必然会权衡收益与风险,而不会盲目进入温州金融市场。贷款利率市场化更不应当成为温州金改的问题,应允许各类贷款利率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浮动,以充分反映资金的风险溢价。政府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上,并强化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二是尽快探索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评级体系。由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未来需要在模式上进行创新,包括由分散的中小企业到互助组织,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扶持等。
三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强化金融消费者识别风险、承担风险的意识。防止金融消费者盲目投资、忽略风险,过分依赖政府承担金融投资风险。2005年,《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的出台,曾备受争议,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金融消费者长久以来过分依靠国家承担个人投资风险的不良投资文化。在未来温州金改中,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确保树立自主投资、自担风险的文化尤为重要。
四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特别是大量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实行市场化利率后,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经营能力有差异,难免出现个别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惟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才能公平、合理和有效地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