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河南:加速土地流转进行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00:29 来源: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 高 汇

  随着全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一环。

   河南近两年,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取得不俗成绩,呈快速发展态势。

  来自河南农业厅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河南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982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0.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比2010年增长了50.9%,增速全国排名第二。

  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在5月25日的河南土地流转经验交流会上表示,必须改善分散、单一、粗放、落后的土地经营模式,以实行专业化、精准化、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进程的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

  

  土地流转遭遇瓶颈

   据了解,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2.0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2%;其中,张家港、无锡等地土地承包流转比例高达80%,上海超过60%,浙江达到40%。而河南去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20.6%。与之相比明显偏低。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担负着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刘满仓如此表示。

  河南农村土地流转为何进展缓慢?

  “土地过于分散,流转成本太高。”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室主任王永苏表示,以鹤壁、周口和驻马店三市为例,共有耕地2764.9万亩,农户454.52万个,行政村8321个,人均仅1.25亩,一家农户平均6.08亩土地,分散为5~7块,大多为“面条”田。

  “土地是养老保障”这一传统观念在农户心里已根深蒂固。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具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说,河南工业化城镇水平低,农村社会至今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散户,给予基本保障;因此,当土地流转费用低于农户的预期时,严重阻碍了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

  努力弱化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加快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流转土地中出现“非粮化”

  随着各类合作社、企业参与, 土地流转比例增加,流转土地用途已出现“非粮化”趋势。相关资料显示,流入企业的土地多数被用于发展非粮的高效农业,流入合作社的土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来自农业厅资料显示,河南去年的流转面积1982万亩,用于种植粮食、作物面积为1243.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2.7%,河南18地市中,种植粮食面积占流转面积70%以上的有4个,比例在35%以下的6个,有的省辖市甚至不足20%,“非粮化”现象日趋严重。

  “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整体效益。”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村改革处处长谢宝恩表示,如果“非粮化”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影响河南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

  究其原因,王永苏表示,企业以高于农户平均粮食种植所得的租金得到土地,就难以再进行粮食种植,多会选择价高利大的蔬菜、药材、苗木等高效作物。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已接近8000万亩,按照“百千万”工程6000万亩永久性粮田规划,非粮化还有2000万亩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如何对粮食和高效作物进行合理布局,以确保“不以牺牲粮食为代价”,是当前土地流转中必须纳入的规划考虑体系。

  王永苏表示,河南应从战略上确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培育规模化经营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合作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