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再谈韩寒“太平洋的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02:05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王义伟

  5月10日,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访台随笔“太平洋的风”(下称韩文),随即风靡海峡两岸。笔者在前不久的评论“龙应台为什么不够勇敢”中也提及此文。由于前一次评论,韩文不是讨论的主题,加上台湾那边又有了一些新的意见出来,让笔者觉得有必要就韩文所引发的各种议论,再做一番探讨。

  韩文描述了台湾社会浓浓的人情味,并认为这和传统的中华文化有关,“我要感谢香港和台湾,他们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留了下来,让很多根子里的东西免于浩劫。”对于这个观点,台湾舆论委婉而又明确地进行了修正、或者说否定,主要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两个:

  第一,台湾人情味浓厚,原因是政府的无能。

  5月16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署名许又方的文章,题目为“人民有德,反映政府的无能”。文章说,正如老子言:“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台湾人那种乐于助人的行动背后,某种程度而言,正是反映政府的无能,简单来说,因为很多事政府不愿做,或做不到,民间只好“自力救济”。

  作者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例,当地有一段道路终年路灯不亮,后来才知原来是因为县府没钱缴电费,最后是在民间旅游业者的资助认养下,路灯才得以重见光明。怪的是,地方政府缺钱,连最基本的民生建设与维护都有问题,但却经常听闻某市又承办了什么大型国际活动,数十、百亿随手就花掉;或是盖了什么东西,结果因功能不彰而只好拆掉,几千万、几亿公帑因此付诸流水。马英九当局呢?随便一个庆典节目就花了二、三亿,却完全无视于全台湾有愈来愈多家庭付不出学童的营养午餐钱、因为经济压力而全家走上绝路、失业流落街头者愈来愈多……等事实。作者质问,如果不是台湾人民大多重情义且富爱心,替政府担下不少应为而不为之事,台湾社会还能像如今般祥和且稳定吗?

  第二,台湾人情味浓厚,与道德无关,和法治、规则有关。

  5月25日,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在其博客上发表题为“回应韩寒《太平洋的风》”的文章(下称廖文)。

  廖文表示,现在大陆人的一些坏习惯,台湾人也都曾经有过。目前台湾人的整体素质确实比大陆高一些,但是,这些素质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高度后,都会有的现代社会的特征,硬是要把它扯上中华文化,有些牵强。

  廖文举了最近台湾发生的两件事,一件是富二代酒驾撞死人,另一件是两个高中学生向路人泼洒粪便取乐。看见这样的新闻,台湾人也群情激愤,也是无奈,而舆论网络吵过一阵子后,事过境迁,归于平静,等下次有类似的事发生再起波澜。

  作为一个台湾人,廖信忠30年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台湾确实从一个有钱而浮躁的社会,慢慢成为一个气氛敦厚温和的社会。原因就是法治和规则。廖文说,在一个法治健全的环境中,整个社会自然朝着“温良恭俭让”的气氛慢慢进步。廖文还引述了胡适的一段言论:“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人人都争当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都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韩文所引发的,是跨越海峡两岸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关于法治规则、关于政府责任的大讨论,其所涉及的范围和历史现实意义,已经超越了韩文本身。韩寒在文中不想讨论的,后续的都讨论或者暗有所指了。

  到了这一层面,两岸的差距在哪里,应该是一目了然了。

  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廖文中所说,“这三十年来,我感触很深,台湾从一个有钱而浮躁的社会,慢慢成为一个气氛敦厚温和的社会。”

  这样的表述让笔者大为感动,并对未来充满信心。30年后,应该会有一个大陆人也写下同样的话,“这三十年来,我感触很深,中国从一个有钱而浮躁的社会,慢慢成为一个气氛敦厚温和的社会。”

  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