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公里的修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01:3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杨柏国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请他(她)去走戈壁;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也请他(她)去走戈壁”。
“世界上有两种人,读过EMBA的和没有读过EMBA的;EMBA中也有两种人,走过戈壁的和没有走过戈壁的”。
“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走过戈壁”。
所有这些像口号一样被在商学院里广为传诵的评论,讲述的是同一段有些被神话的旅程——知名华语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又被称为“玄奘之路”。
走过“玄奘之路”的EMBA人有个共同的名字——“戈友”。他们中有些人不断地向身边的朋友讲述着那段旅程的艰辛与收获;有些人则选择一次又一次重回那片布满荆棘、风卷狂沙的荒芜之地,重走那漫长的112公里。
对于那些被贴上“理性、冷静、精明”标签的EMBA学员来说,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自甘“花钱买罪受”,放下手中的生意与工作,冒着伤病迎接那112公里的挑战?四天后他们又收获了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记者日前跟随近两年快速崛起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全程走完了从甘肃瓜州塔尔寺到白墩子的112公里“玄奘之路”,亲历了SAIF“戈七”13名队员面对困难、伤痛时的坚持与宝贵的团队精神;目睹了他们在到达终点后肆意的眼泪与婴儿般纯净的欢笑。
心灵的重新探索
“我来戈壁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四天下来,我充分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但我坚持了下来。”周乐峰哽咽着与大家分享着他来戈壁的动机和最大的收获,这位来自湘财证券的青年才俊是SAIF“戈七”A队中最年轻的队员。
“来到戈壁,请发心。”这是戈壁挑战赛发起人曲向东反复在宣讲中提及的一句话,也是每个“戈友”必须自问和被问及最多的问题。
发心,就是走戈壁的动机。对EMBA这样一群精英人士来说,在赛事之前,很多人把发心埋藏得很深,有不少人也半真半假地说是“糊里糊涂”,或“被忽悠”参加了戈壁。
但是,翻阅《戈七英雄谱》就可以发现,“挑战”、“坚持”、“超越”、“感悟”是500多位队员参赛口号中使用最频繁的几个词。而在这背后我们看到,过去十年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上上下下,人际关系、商界关系、政商关系越发复杂,心感疲惫的企业家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时候很迷茫,到底是前进还是回撤,向左还是向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李秀娟教授去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谈到,心灵的洗涤越来越成为企业家的一种必需品,不管是走戈壁,还是爬雪山,目的都是进行心灵的重新探索。
“戈七”的路线设计也同样遵循了这样的动机。据史料记载,从塔尔寺到白墩子的112公里,是当年玄奘大师西行路程中最为艰险的一段旅程,他曾被追捕、被威胁,他曾身陷戈壁、五天四夜滴水未进,他曾被身边唯一的徒弟背弃,他也曾有过退缩和彷徨的“十里回头路”。但最终,他选择了“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九死一生的玄奘法师在这段路程中实现了人生的转折,并最终从万里之外取回真经。
正如被誉为“戈七”最美队长、来自SAIF的陈培写的那样,“这将是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行走,但我会以平和善意的心,坚定地走好每一步,也希望在终点,能够找到另一个自己。”
K值大于1的一群人
美丽的发心并不是轻松走完112公里的背书。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疯狂的旅程”,沙漠、戈壁滩、盐碱地、骆驼刺、烈日、水泡、无法洗澡、睡帐篷、咸菜馒头……对习惯养尊处优的EMBA学员来说,注定要经历太多的“第一次”。
众多“第一次”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冒险精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定波教授基于期望效用和风险偏好的关系设立了一个K值,以此代表个人的风险偏好。其中,K值大于1的人是风险偏好型,反之小于1的人则是风险规避型。戈友们无疑是K值大于1的一群人。
许定波说,我们的社会需要给予K值大于1的人足够的尊重和爱护,因为这些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是“非常稀缺的动物”。他坦言,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素质包含:品格、能力、经验和担当,而担当恰恰是当下中国企业家最为缺乏的。玄奘之路就可以培育企业家的担当。人生能有几回搏,每次搏的就是风险。
“玄奘之路”与成就优秀企业的关联性在熊彼特的经典理论中也可以找到契合点。许定波说,一个典型的创业者往往并非为追求财富所驱动,千里迢迢赶赴戈壁之约的戈友们正是如此。此外,创业者的特征还有,必须有远见,有好的直觉,不满足现状,证明自己并力争超越对手,享受追求成功的过程而不是成功所带来的果实,等等。在这112公里的旅程中,记者看到的每个戈友身上都有这些特征的注解。
冒险精神固然可嘉,但在戈壁上更重要的是团队。此次“戈七”比以往任何一届更加强调团队精神,并专门为那些没有人退赛、全部按时完成比赛的队伍设置了“沙克尔顿奖”。
无疑,EMBA学员中的绝大多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是喜欢“做老大”的人。但是,所有人来到戈壁都必须卸下过往的身份标识,重新评估自己的实力,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来自SAIF的老鲍说,“在我走得最困难的时候,当我听到有人给我说‘加油’,那种感觉真好,为了自己、为了团队,我坚持了下来”。
一位戈友说,第一次来戈壁是修炼内心,第二次是修炼团队意识,第三次是找寻一种社会责任感。
“唐僧”,还是“孙悟空”?
伴随着戈壁挑战赛走到第七个年头,一些反思的声音也开始出现,首要的便是该赛事的竞技性问题。也就是说,戈壁挑战赛的名次到底有多重要?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戈七”选拔赛中发生学员意外身亡的悲剧后,这一反思得到了更多人的共鸣。
今年4月在跟随SAIF在太湖拉练时,当记者把上述问题抛给某证券公司的一位高管时,他说,“现在的戈壁挑战赛中,大家越来越不愿做‘唐僧’,都要做‘孙悟空’,就如同今天的社会,大家都要赚快钱,中国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培育一个精品”。
据悉,在4月底、5月初,中欧等商学院已经组织各自的“戈七”队伍飞赴敦煌进行赛前的实战模拟,提前熟悉路线,力争不错跑一步。
来自SAIF的“戈七”队员王常忠在太湖拉练时曾对记者说:“迷路其实也是一种体验,玄奘当年肯定免不了迷路,也正因为会迷路、有沙尘暴等一系列困难,他的精神才越发值得我们纪念。”
但是,如果没有竞赛,这项赛事估计也会失去部分魅力。曲向东说,如果没有竞赛,没有通过客观的、主观的方式给予的压力,每个人都不可能激发出最优秀的自我,因此不回避竞赛。但这是个团队的竞赛,团队用协作力量完成团队的竞赛,弱化个人的竞赛。
反思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过度商业化。戈壁挑战赛已经是中国EMBA教育中最成功的品牌活动之一,甚至成为一些人报考EMBA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不满足作为亲友队而只能参加仅仅一天的戈壁体验走”。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富人运动。除了时间成本外,还有不菲的经济投入。譬如,今年仅参赛报名费就高达1.6万元,再加上平时数次异地拉练的吃穿住行、各种专业装备、往返机票等,花费肯定不小。对EMBA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费用并不是问题。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戈友说,“并不是花钱多少的问题,问题在于感觉钱花得有点不明不白,花得不透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方领导在赛事首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戈壁挑战赛的规模是时候需要适度控制了,否则赛事的安全系数、体验效果会比较难以保证,一定不能完全当成一门生意来做。”今年就发生了狗咬伤人的意外。CFP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