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审慎对待稳增长地方渐松房地产调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01:3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艾经纬
本周,稳增长的话题依旧很热。
上周专栏提到判断经济拐点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对症下药。近日,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提出现行的经济统计中,投资是被高估的,而消费是被低估的,2011年消费对GDP贡献57%,超过投资贡献,其中高端消费、服务性消费被低估。
对于这样的结论,固然还需要更多的论证,但李迅雷的分析方法中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他考虑了灰色收入的存在。他认为2011年居民总收入被低估7.89万亿,而据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小鲁计算,2008年的灰色收入为5.4万亿。
本周的稳增长话题中,焦点之一就是发改委究竟有无加快审批了很多项目。很多媒体报道,各地负责经济发展的官员排队拜会发改委申报项目、争抢投资,一些原定下半年开工的项目,已提前到上半年。
但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中国不太可能再次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措施来推动经济增长,因为它不可持续。
更有有心人梳理了一下发改委5月以来核准的项目:机场5个,钢铁4个,水电22个,风电41个,道路20个。除了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等两个项目投资额超过600亿元,其余项目投资额并不大,没有看到大规模刺激迹象。
另外,5月29日下午,新华社官方微博(http://weibo.com)“新华视点”发布一条微博:“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吹风会澄清所谓‘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呼之欲出以及4万亿投资2.0版来了’等不实报道……”
除了发改委的动向外,还有些信号值得关注。
一是5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核心含义在于“调结构”。
二是本周《人民日报》经济版头条发布了一篇文章《稳增长,要投资不要投资冲动》,文章主基调不赞成大规模刺激政策,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还比较乐观,相反“用工荒”还在局部地区蔓延。
这些迹象大体可以说明管理层很清楚2008年末的“4万亿投资“所造成的后遗症,所以在就业形势出现恶化苗头之前,基本可以排除传闻中的“2万亿”刺激计划。
甚至还有些信号可以说明,中央目前乃至今后的举措更多将着力在调结构上。如5月中旬,温总理在武汉调研时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但在 5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后出来的新闻稿中并没有出现“尽快”二字。
中央不推经济刺激政策,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新36条”)已经颁布了两年。4月中旬到目前,6个部委密集出台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相关领域。
结合当前形势来看,中央政府很有可能将经济维稳牌寄希望于民营资本,毕竟民营经济在解决就业方面效率远高于国有企业。
大规模刺激性政策暂无出台之忧,但关于房地产政策放松的呼声依旧不绝于耳,更有一些城市打起擦边球。重庆公积金贷款的单人贷款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40万元,呼和浩特、南昌等多座城市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15%至25%。而湖南等地则准备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
房地产调控会放松吗?目前诸多城市均出现了房屋高库存的状况,以上海为例,截至5月23日,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高达1012.69万平方米,按照4月新房销售61.1万平方米来算,光消化完库存就要16个半月。
另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可能一触即发,近日传出了“北京华业地产因为10亿房地产信托到期无法偿还,拟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协议进行债务重组”的消息。今年房地产信托约有3062亿本息到期,从3月开始进入偿付高峰。
调控是否会放松的关键在于经济形势是不是更坏。6月1日发布的5月PMI值为5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为今年1月以来5个月新低。其中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回落4.7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之后,5月降至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呈下滑迹象。
不过也有不少研究人士分析,未来几个月经济将恢复良好的复苏势头,甚至出现小幅反弹。届时在流动性持续改善的背景下,资产市场也会有所表现。而从人民币5月份对美元贬值1.5%来看,这也将推动出口竞争力,抵御经济下滑势头。(作者为本报编辑,微博:http://weibo.com/aiji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