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欧贸易新战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03: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袁雪

  当地时间5月31日,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事务的委员德古赫特呼吁在高科技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他承认在高科技产业中国和欧洲确实存在问题,“要么我们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要么就将以贸易救济措施(trade defence instrument)结局”。

  当天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德古赫特在布鲁塞尔进行中欧经贸混委会会谈。陈德铭回应称,中欧之间应通过充分沟通协商,克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否则必然是两败俱伤,“欧洲通信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多年,双方互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不希望这一双赢的格局被削弱和破坏”。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欧盟正在对华为和中兴两大通讯巨头进行调查,称其因获得政府补助,在欧洲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德古赫特拒绝在做出正式决定前对此进行表态,但他表示“我们正在进行研究”;同时,华为公司对本报确认,尚未得到欧盟的正式通知,但已经就此事与其进行多次沟通。

  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因而也是欧盟发起贸易制裁的主要对象。以往制裁大都针对中国企业的低价优势,制裁对象也往往处于价值链低端。

  但德古赫特近期多次谈及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及企业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在5月31日的发布会上,他也表示,中欧在高科技产业的问题“不局限在电信产业”。随着中国一些企业逐渐在附加值高的产业与欧洲企业形成竞争,欧委会在对华贸易中,救济工具的使用路径也开始出现变化。

  华为布鲁塞尔办公室及欧洲事务部总裁孙翱对本报记者表示,据了解欧盟对华为的调查是在反倾销和反补贴两项,华为已经试图与欧委会进行多次沟通,但“数量、质量和透明度都不如预期明显,我们目前还很难了解欧委会具体的质疑是什么,所以也很难针对性地提出回应和解释”。

  他也认同欧盟开始针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可能性,但表示“欧盟如果用一种笼统的方式,针对所有的行业和企业,对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关系是无益的”。

  在欧洲经济萎缩,增长乏力,失业率高涨的背景下,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矛头转向贸易。据欧委会的经济预测,在2012年和2013年,对外贸易是唯一对欧盟经济增长有正增长贡献的要素。

  因此在贸易救济措施的问题上,欧委会也日渐强硬。德古赫特当天还向欧盟27国的贸易部长表示,希望能给予欧委会权力自行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调查。现有的法律规定,必须由企业首先提起申诉,欧委会才有权力调查。而德古赫特认为由于企业担心遭到相应国家的报复性措施,因此不愿主动提起申诉。

  “由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我们确实比较担心欧盟会有一些隐形贸易保护措施出现”, 孙翱表示。

  除了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陈德铭在当天对欧洲提出3个关切,分别是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议》,开放公共采购市场,以及克制采取贸易救济措施。老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则完全未被谈及。

  启动《中欧投资协议》谈判,可以为相互投资提供更加完善、公平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早在今年年初中欧峰会之前,欧方就有意开启《投资协议》的谈判,但至今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一位欧洲国家的外交官对记者透露,双方在实施时间、具体目标上存在分歧,同时欧洲希望中国能够将市场开放纳入其中,也尚未达成共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