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八部委扩围外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07:43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6月1日,人民币与日元可以绕开美元这一强势的“双向收费站”,两者的直接交易正式在东京外汇交易市场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闸。

  上午9时东京的汇率报1元人民币兑12.33日元,而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中间价为100日元兑人民币8.0686元,两者差距不大。本报记者也从中国银行了解到,中行也提供连续的双向报价,并以做市商身份、会员银行身份分别与瑞穗实业银行(中国)、三联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成交当日首笔人民币对日元交易。

  “需要明白的是,做市商报价的依据是什么?”国际问题专家赵庆明对本报记者说,还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和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因为美元是“货币锚”,而人民币与日元要互为“货币锚”恐怕目前还难以实现。

  既然可直截了当,无需走“收费站”,自然汇兑成本可大为降低。据日本媒体报道,根据中日贸易规模,预计每年可节约30亿美元的手续费。当然,这其中本来就有一部分是用美元结算的。

  而这项直接交易被赋予的意义不仅是节约汇兑成本,更多观点指其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促进中日双边贸易及投资交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规避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

  6月1日晚,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到稳步推进金融国际化,将扩大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外主体范围,研究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金融组织、境外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将持有的人民币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推进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开办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金融资产境外发行。

  仍以“美元锚”报价

  实现直接交易前,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都是美元“当家做主”,中日贸易中,来来回回都要经过美元结算。

  而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实行直接交易做市商制度,首批中国内地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做市商已获批,中行、瑞穗实业银行(中国)和汇丰银行(中国)榜上有名。

  这样,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由此前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日元汇率套算形成,改为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询价,将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

  “尽管实行了做市商制度,但要看做市商报价的依据是什么,目前看来还是人民币对美元,美元对日元。”赵庆明分析,6月1日开始,银行与非金融机构之间将实现直兑;但在银行后台操作层面,初期还是会依赖美元,而人民币与日元互为“货币锚”短期内恐难实现。

  而央行也会更加忙碌。“外汇交易中心这一平台就是将外汇供应者和需求者都吸引在一起,在买卖的过程中形成的市场价格。央行是最后的买卖人,若出现大幅波动,央行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这是国际通行做法,央行是合法的交易成员。”一位前外管局官员介绍说。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紧盯美元,人民币对其它货币的汇率根据美元与其汇率间接套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汇率形成机制的僵化与失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因此,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包括未来可能推出的对欧元的交易,将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透明、价格更真实,有利于企业汇兑成本的降低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节约汇兑成本

  既然绕开了美元这个“双向收费站”,汇兑成本自然大为节约。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显示,2011年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345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人民币结算的中国对日出口和进口分别仅占全部的0.3%和1.7%。以日元结算的中日贸易比例虽然稍高,但也只占中国对日出口的两成左右。原先,中日两国企业在进行交易时都要先兑换成美元,然后再兑换成对方货币。

  日本共同社引述市场人士的分析称,日中两国一旦实现日元与人民币的直接交易,预计每年可节约30亿美元的手续费,但这一数据可能被夸大。3450亿美元当中,很大一部分本来就是美元结算部分,不涉及汇兑手续费。

  但中日货币直接可兑换对于出口加工型贸易企业的正面影响显而易见。兴业证券分析师张英娟分析,直接汇兑通道非常有利于日元收入规模大、利润率极低的出口加工型制造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且对该类型企业净利润影响最为显著。

  张英娟举例说,假设一个对日出口企业,一亿人民币的营收规模,有12.6亿的日元需要跨境结算,按照5月29日的外汇报价,如果6个月后结算的汇兑风险为万分之六,那么手续费为65万;如果该公司的净利润率为1%,手续费/净利润的影响约为6%;极端情况下,一个微利企业的净利润为0.25%,其手续费/净利润的影响可达26%。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比起节约手续费及扩大中日贸易的作用,此举的意义更多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将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有力地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八部委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扩大人民币对外使用。积极稳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对外贸易、跨境投融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保障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渠道畅通便利。

  自2009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中国已经与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达成在贸易和其他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的协议。

  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额已经达到了整体外贸的约10%。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与诸多国家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的协定。

  但赵庆明认为,这个改革能否真正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还不得而知,但目前的关键应该是回归到货币最基本职能——交换媒介上,大力提高人民币的结算功能,现在已经放开,但真正选择人民币结算的非常有限。而且要防止人民币“一边倒”的预期,真正增加汇率弹性。

  上述前外管局官员也认为,且慢提速人民币国际化。他分析说,一个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不是短时间形成,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个政策推动的结果。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渐渐形成的,和美国经济实力、金融市场的开放完善程度,以及国内的宏观监管管理的能力各方面都是相关的。而我国的国力还欠缺,人民币要真正国际化还任重道远,而且过早的国际化会让其成为“众矢之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