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习惯性作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08:3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习惯性作伪

  中国汽车始终在作伪。

  在各方缠斗中,大众中国于2012年5月23日就DSG变速箱故障一事再次表态。它计划将DSG变速箱的质量担保期延长至10年或者16万公里(先到为准),以此消除市场对其质疑。不过,大众中国在华的合资伙伴均没有对此正式发声。非公开的信息来源证实,大众在华合资伙伴对大众中国以此种方式解决问题,“持有异议”。至于这种异议是什么,耐人寻味。

  现在,这件事情已经不再单纯是DSG变速箱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大凡涉及到此类问题,中国汽车市场会习惯性的转向,查找大众汽车们在国际市场遇到此类问题时的处理方式,然后,再把国外的方式与中国进行对照,以期证明大众们对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态度之别。在此次事件中,大众汽车于2009年因DSG问题在美国召回之事即被翻了出来。从结果层面,这样的对比并不能给事情的解决带来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大众中国的表态,并没有取得消费市场的认可。部分消费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大众中国仅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并不能解决出现的问题。由此,有关DSG的技术分析再次引发热议。其实,消费市场真正的疑问是,既然大众在华匹配DSG技术的众多车型都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不进行召回,就像在美国市场一样。

  与这种质疑相伴的是,消费市场渴望主管这件事情的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能给出有关此事的调查结论。其实,消费市场等待的是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态度。因为只有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态,大众中国才有可能对DSG的技术故障问题采取令消费者满意的动作。

  这样一来,此事就变成了大众中国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之间的博弈,消费者希望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能与消费者站在一起。按照之前的状况,这只能是一种奢望。

  在大众DSG事件成为显性问题之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态度已表露无遗。它已经约谈了大众中国的代表,并开始征集大众DSG的故障信息,还会“进一步开展专家论证”。这是中国汽车消费者熟悉的流程。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开调查结果之前,有一个漫长的空白期,这期间会发生什么,是一个秘密。曾在那年的上海车展期间发生的大规模召回事件,即是明证。

  即便现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结果,消费市场也未必会认可。如果质检总局要求大众中国进行召回,那么消费市场会认为召回是逼出来的。相反,消费市场则会认为,整车制造商与主管部门没有说出实情。在现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彼此信任的成本是极高的。

  大众中国无法评估的是,就DSG技术故障进行召回对其中国战略所造成的可以计算和难以计算的影响。在大众汽车的2018战略中,TSI与DSG组成的动力总成,是大众中国事业战略推进的核心。召回所要付出的代价,大众中国与其在中国的合资伙伴无法估量。所以,大众中国所能采取的措施,只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安抚来自消费市场的不满。

  类似大众中国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出口到中国汽车市场的整车,在装配过程中缺少了一个小部件,而导致一批车辆出现刹车问题。在消费者回专营店检修时,需要付出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的费用购买这个原本就缺少的零件。对此,专营店给消费者的解释是,这个小零部件属易耗损零件。而专营店给消费者的解释,则是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教给他们的。在内部的会议上,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甚至要求向消费者解释出错的经销商自己承担后果。

  使用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产品的消费者,曾数次向主管产品质量的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但从未得到过反馈。不知道这样的案例,是否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范围内。

  可以说,大众中国DSG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最终结果,给中国汽车市场树立了榜样。无论是整车制造商,还是消费者,在遇到此类事件时,都可以从中找到各自需要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大众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面前,消费者永远处于弱势地位。

  一家跨国汽车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可以是完好的企业公民,但在中国市场往往不会如此。长期以来,中国的商业环境都处于非规则状态,这已形成了利益巨大的灰色地带。为了获取利益,很少有人(或机构、企业)愿意真正的遵从规则。为此,各方都不得不进行伪装。中国汽车已经深深地陷入其中,即便是头顶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桂冠,也未能改变些什么。

  正所谓,君有商业规则,吾有酱缸文化。(付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