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商寅泉:我们对环境监测应秉持怎样的态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22:1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PM2.5还是PM10,这两个指标在一两年前还是很不为人知的专业术语,而现在已成为大众语言中常听到的词;

  PM2.5还是PM10,在今天已经不存在争议,谁都知道用PM2.5监测比用PM10监测,改善空气质量的压力更大、效果更好。而之所以从PM10改为PM2.5作为监测数据,民间对官方的逼迫起到了作用。

  最近读到一段话,看了之后觉得有必要评论一下。这段话是:“我们也注意到个别国家驻华使馆监测空气质量并发布信息的情况。这样做在技术上既不符合国际通行的要求,也不符合中国的要求,既不严谨,也不规范。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及发布,涉及公共利益,属政府的公共权力,个别国家驻华领事馆自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并从互联网发布空气质量信息,既不符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精神,也违反了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我们希望个别驻华使领馆尊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停止发布不具有代表性的空气质量信息。”

  这段话出自专业机构的官员在正式场合的表述,可以认为是代表官方观点。这段话被媒体刊出后,引起不同议论。语言这东西,就看怎么理解,10个人听同样一段话,可能就有10个不同的理解。这段话,从政治语境看,义正辞严,有大国风范;从内容看,由于涉及空气质量,属环境范围,又有不那么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归纳一下,就是本文标题“我们对环境监测应秉持怎样的态度”?

  环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说,环境没有国度之分。对环境监测秉持一个宽容大度的态度,有利于促使自己做好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我们都曾经愤怒过的一件事就是,来自于西部的沙尘暴在经过中国境内刮到韩国、日本时,这两个国家有媒体用十分刻薄偏激的语言评论,说非常厌恶这些来自中国的沙尘暴,恨不能用塑料布把整个中国给盖上。这样尖酸的话,在我们中国人听来,能不生气吗?可是静下心来想想,起源于内蒙古或黄土高原的沙尘暴,跟中国治理不力难道没有关系吗?跟全球变暖环境恶化难道没有关系吗?中国不能因为日韩媒体发出责难,就起诉日韩侵害了中国政府的公共权力。同样,地震把日本的核电站震坏造成核泄漏,我们能够由此抱怨日本这个国家为什么总是地震吗?

  环境没有国度之分。环境与政治,关系并不紧密。关注环境、改善环境,是为人类造福,为地球造福。全球变暖、环境恶化,对这样的威胁如何防范,应该超越政治。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是善意的,或者是出于纯技术层面的监测,应该不分官方民间,不分中国外国,不应刻意强调中国环境只能中国自己监测,监测结果只能以官方的为准。惧怕别人监测,只能说我们自己没有做好。笔者特别欣赏的是北京市对改善环境所持的行动,当他们知道植树造林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巨大作用时,立即着手部署造林,今春1100多万棵树栽植完毕,如果连续几年都大力植树造林,若干年后必将对北京的环境改善起到良好作用。洗干净自己,就不怕别人用镜子照。

  我们对环境监测应秉持怎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问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