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寺庙承包该管管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11:35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宗教场所应该是最纯净的地方,容不得一丝污染,对于这些越来越远离信仰的宗教场所该管管了。

  昨天下午,来沪参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的国家宗教局相关负责人和中国佛教、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针对当前寺庙“被承包”“被捆绑上市”等问题,国家宗教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清理整改;同时尽快建立宗教教职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系统,帮助公众分辨“假道假僧”。(新民网)

  近些年,假僧人骗人的事常有发生,笔者就有过曾不下十次在同一座寺庙门前被身份不明的僧人拦下出销售“护身符”,第一次笔者毫不犹豫花20元人民币买了一个护身符,第二次再出示过上次购买的护身符之后又被要求给家人购买,笔者没有应允,如是多次,以至于在路过这间寺庙的时候都要绕行。

  毕竟来寺庙里许愿上香的人们都希望有一些功德,所以对这些贩卖会毫不在意。寺庙被承包依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早已成为旧闻,有些寺庙甚至被包装成欺骗信众谋取利益的场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寺庙被承包的现象?

  值得重视的是,出自上世纪80年代对于各宗教活动场所的土地、房屋等宗教财产权的政策界定,由于历史局限,其在法理和政策上的不统一、不协调和不明晰的问题目前已凸显出来。宗教活动场所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宗教房产等宗教财产,宗教活动场所的土地、财产的管理、使用权归属当地相应的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其中,既有集体所有的,又有宗教组织所有的,也有社会所有的。特别值得探讨的是,“社会所有”是指国家所有,还是社会每个组织或个体成员所有?既然土地国有、寺观财产社会所有,那么政府旅游、文物、园林等部门或其公司,对景区寺观使用、管理、收益权的占有等就似乎顺理成章了。这种种困惑,也是宗教界难以维权的关键因素之一。

  公众的信仰正在被金钱利益劫持。宗教搭台,经济唱戏成为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公开标榜的口号,通过“合法”的围堵、转租、承包、新建等多种手段,使当地传统的宗教场所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各种怀着赚钱心思的淘金者混进纯净清洁的宗教场所,以至于形成各种或大或小或隐或暗的“利益集团”。

  宗教场所应该是最纯净的地方,容不得一丝污染,对于这些越来越远离信仰的宗教场所该管管了。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认为,寺庙“被承包”主要有5个原因:一是经济利益驱动;二是监管不力,一些非宗教活动场所被多部门“多头”管理;三是社会上对佛教界有偏见和误解,把没有话语权、处于弱势地位的寺院和僧侣当成了牟利工具;四是佛教寺院自身存在薄弱环节;五是民众宗教常识不足,对宗教政策法规不了解,无法区分正规和非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场所应该是最纯净的地方,容不得一丝污染,对于这些越来越远离信仰的宗教场所该管管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