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宗教局反对捆绑寺庙道观上市:伤害信众感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14:23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寺庙道观本是满足信教群众宗教活动需求的场所,但是近年来,各地利用寺庙道观乱搞旅游开发,寺庙道观被承包、乱收费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寺庙道观计划捆绑上市。对此,国家宗教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反对这种把寺庙道观捆绑上市的行为。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宗教局反对捆绑寺庙道观上市

  据新华网报道,针对一些地方热衷搞“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利用寺庙道观搞旅游开发,甚至计划将寺庙道观捆绑上市的做法,国家宗教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反对,认为这一做法侵害了宗教界合法权益、损害了宗教界形象,伤害了广大信教群众的感情。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2012年6月4日在上海出席活动时表示,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要协调好与旅游、园林、文物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尤其是“不得将宗教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

  王作安称,宗教事务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职能,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他说:“现在有些地方还对打包上市蠢蠢欲动,国家宗教局将会商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专门文件,明确政策界限,进行指导监督。”

  不过,王作安在强调反对寺庙宫观以任何方式进行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经营的同时也指出,需要对企业个人捐赠与投资参股行为加以区分,他说:“前者是可以的,而后者是商业行为,这种借教敛财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刘威在5日召开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寺庙道观是满足信教群众宗教活动需求的场所,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综观世界其他国家,从没有将宗教活动场所打包上市的先例。发展市场经济应该有边界,要符合社会的基本底线。

  治理措施

  据介绍,国家宗教局将会商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专门文件,明确政策界限,提出治理措施,进行指导督查。同时,还将积极推动理顺风景名胜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体制,协调风景名胜区内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督促有关地方切实落实国家政策,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进景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给予门票优惠。

  据新京报报道,为了引导信教群众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宗教活动,国家宗教局将逐步把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名录向社会公布,同时逐步将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的情况向社会公布,建设宗教教职人员数据库,以便公众甄别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如有冒充僧人敛钱骗财,将有据可查。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等法规,对于利用宗教敛钱骗财等违法活动,主管部门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佛教协会副会长批“寺庙被承包”

  针对“寺庙被承包”乱想,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表示,大多寺庙不由佛教界自主管理,且大多不具备宗教活动场所资格。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5日在上海表示,之前被媒体曝光而引发社会持续关注的“被承包”寺庙,大多不由佛教界自主管理,且大多不具备宗教活动场所资格。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当日在上海闭幕。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学诚法师特地对外界广泛关心的寺庙“被承包”、“被上市”话题作出澄清。他指出,通过非宗教活动场所及不合法的宗教活动谋求商业利益,其实是借教敛财,此举严重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严重违反中国宗教事务管理有关条例,严重侵犯佛教界的合法权益,玷污了佛教寺院的形象,并严重伤害了信教民众的宗教感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针对寺庙“被承包”乱象的成因,学诚法师将其归结为五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他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单位和个人惟利是图、利欲熏心,将信仰和追求当作发财致富的工具,把宗教活动当成一本万利的商品,利用信众对宗教和信仰的敬畏和虔诚之心,通过引诱、欺骗、胁迫等手段牟取暴利,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是造成寺院‘被承包’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的原因还包括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社会上对佛教的误解、歧视和偏见;佛教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以及民众宗教常识不足。

  相关新闻

  法门寺暂停上市

  据南方周末2012年5月4日报道,近日,陕西省宝鸡市市长上官吉庆对外宣称,鉴于二期项目尚未开工,原本定于2013年上市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暂时搁置动议,而这一计划恰是在2011年5月举办的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上,由国资背景的景区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兵宣布的。

  上官市长没有透露暂停上市的真实考量,那是出于后续资金匮乏的压力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其已拥有很可观的现金流,且陕西省方面一直将法门寺作为仅次于秦兵马俑的第二张地方旅游名片。如此看来,暂停上市更可能是受到宗教当局和证监会的某种压力。事实上,在2009年末,香港中旅集团宣布与河南登峰市合资1亿元成立嵩山少林寺文化旅游公司并谋求上市时,就引起过媒体的轩然大波和宗教界管理层的不快,最终不了了之。

  与当初传出少林寺景区有意上市时,地方政府以捆绑门票收入作价入股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表达反对意见都摆在明面不同,法门寺文化景区无论宣布上市计划,还是目前突然“撤退”,均显得极为低调神秘。外界既不知晓上市主体的组成结构、股权配置和打包资产的具体属性,也从未听到这座“关中塔庙始祖”真正的主人——住持和尚们的声音,所有讯息只来自地方政府和景区实际管理方。

  据悉,法门寺文化景区开园两年来,每年吸引了大约350万海内外游客和信众,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人民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