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香港富豪垂老:遗嘱信托等多方式解决分家烦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14:10 来源: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刘薇 发自香港

  ◤遗嘱、信托、上市、基金会,富豪们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分家的烦恼

  打开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垂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排在前四位、财富总值700亿美元的香港大亨们,平均年龄73岁,若去除已完成交班,正因争产闹得不可开交的新鸿基郭氏家族,另外三位富豪——“长和系”李嘉诚、新世界集团郑裕彤和恒基地产李兆基的平均年龄,则已达85岁。

  他们皆祖籍广东,是随着上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而完成财富积累的战后第一代富豪,他们在70年代先后取代英资,成为控制香港经济命脉的华商大亨,现在,他们又集体迎来暮年。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及金融研究所范宏博博士考察了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共250家上市公司董事长下台前后5年的股票表现,数据表明,创始人的下台会导致平均56%的价值损失,在香港尤其严重。

  这种高昂的“换代折损率”和喧嚣的家产纠纷,让每个第一代创业者心神不宁。首富李嘉诚,试图将家族财产分配用一种公开化的方式解决,旗下公司的股价于是表现平稳,这为面临同样困扰的香港富豪们提供了借鉴。

  值得关注的是,在李嘉诚宣布分家方案5天后的2012年5月30日,被称为“新一代赌王”的嘉华国际主席吕志和及已故船王包玉刚的女婿、九龙仓主席吴光正,均公开提及家产分配问题。

  但并非所有富豪都愿意把家事公开化,一些大亨们更愿意选择“遗嘱”的方式隐秘地完成这一过程,直到死后才“公之于众”。“在中国家庭里,家长权力得以确保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明文规定谁将接管家庭的哪部分财产。”著有《亚洲教父》一书的乔·史塔威尔这样理解大亨们的心理。

  可是这种“一槌定音”的方式,往往为家族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典型的便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生前和身后卷入的两次争产案。而最为“热闹”的,要数新鸿基郭氏家族。

  新鸿基地产创始人郭得胜,在1990年因心脏病发去世,留下3000亿港元市值的香港最大地产公司。为使公司基业常青,其生前曾设立家族信托基金,受益人是夫人邝肖卿及三个儿子。信托的具体内容不曾对外公布,但郭得胜好友、和李嘉诚同年的恒基集团掌门人李兆基曾对传媒透露,“老搭档搞个基金出来,三个人要齐上齐落,不能够卖股份。”

  香港华商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普遍接受信托这一普通法系的法律工具来处理庞大的家族产业传承,这种方式被认为有紧锁股权的效果从而能防止家族企业被后代瓜分。

  “前提是家族的和谐”,专注研究华人家族企业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宏泰博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中国人的文化里有“分”的基因,因此,设立一个永远不能解散的信托,难免出现现在郭家的困境,三兄弟在僵局中只好闹上法庭,扰攘多时,新鸿基股价大幅下挫,直至郭老太邝肖卿出面压场,才告一段落。

  2012年5月24日,已经多年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香港大亨李兆基,在北京出席香港培华教育基金创建30周年庆典接受记者采访时,特意提到新鸿基地产郭氏三兄弟的争产案,“我有时也跟郭老太通电,安慰一下她。两三年前,我经常劝他们家以和为贵,现在想劝也劝不了。”

  当记者又问他是否对分身家做出了明确安排,李兆基说,全香港有钱人中,“只要有三个仔或以上的,肯定搞不定,两个就好点。即使是多个女儿也不怕,她们很少管行政。”随即又补充说,两个儿子现在有分工,基本是按地域分,大儿子主攻内地业务,次子主力香港业务。

  范宏博的研究还发现,在继承人的选择方面,65%的企业家选择亲属,其中36%选择自己的儿子,26%选择近亲,22%的企业家家族保留股权但将经营权交由职业经理人,12%的企业家完全退出。

  对家业安排早有打算的,是目前已87岁高龄的新世界集团创始人郑裕彤。他在2011年正式交出家族企业的控制权,两个儿子郑家纯及郑家成,继承父业坐镇打理家族生意。郑裕彤的众多孙儿郑志刚、郑志恒、郑志明及郑志雯等,也多在家族企业任职,其长子嫡孙郑志刚被视为新世界第三代接班人。

  事实上早在1980年代,郑裕彤就已有意退居二线,将企业管理权交给长子郑家纯。但郑家纯表现不佳,债台高筑,他只好出山救亡,直到2011年才又再次退居二线,将主席职位正式交给长子郑家纯。他在退位前,把旗下的周大福送上了资本市场。

  郑宏泰认为,一个大的家族通过把公司上市来解决财产继承的矛盾,是个明智之举,“分家中的矛盾往往来自财富的不透明和价值的难于计算,上市后这些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每个人分配股份,而且引入公众的监督力量,也有了方便的退出机制——售卖股权。”

  王永庆则为华商大亨们提供了另一种家族传承的样板。2008年,92岁的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过世,留下价值55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和总资产86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虽然多年来继任方案一直安排在他的议程中,但去世时他并未留下任何遗嘱。王永庆有三位妻子及九名子女,其曾花大量时间计划家业的继承方案,最终选择的是将台塑集团核心企业的主要股份转移到1976年建立的慈善基金会——长庚纪念医院,另一家公益信托——王长庚公益信托亦持有台塑集团份额较小的股份。

  在企业管理层面,王永庆在2002年为集团设立了“五人领导小组”,成立之初由两名家族成员以及三名职业经理人组成,之后又增加了两名家族成员,变成“七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在台塑的核心企业担任要职,是台塑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