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记者眼中的南水北调:怎么保证水质是可以安全饮用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17: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8日讯(记者 武晓娟)南水北调是一个非常宏伟的工程,从渠首到北京,全长1267公里,落差是98米,水自流到北京,不用水泵。那么,怎么保证运输的水质是安全的呢?2012年6月7日下午,河南日报农村版主任记者赵川做客中国经济网演播室,介绍了她所知道的南水北调水质保护情况。

记者眼中的南水北调:怎么保证水质是可以安全饮用的

  河南日报农村版主任记者赵川做客中国经济网。

  “河南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周围库区的一些造纸厂,凡是对水质有污染的全部关、停、闭、转,从源头上保护水质,企业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牺牲。”赵川说道。

  据她了解,现在淅川渠首已成为中原经济区的一部分——渠首生态区。当地已有多种措施从源头上保护水质,诸如种树木、养净化水质的草,还有在水里养一种专门吃微生物的鱼——清道夫。这个鱼长得非常慢,不像其他鱼能很快见效益。另外,所有的渠从淅川到北京都是硬化的,两岸有10米到100米的绿化带,不可以建别的工程。

  “丹江水库里的水都是一级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赵川很自豪地介绍道,“我们还有渠首牌纯净水,是丹江水库的水经过十几层净化后直接灌在瓶子里,跟农夫山泉差不多。”

记者眼中的南水北调:怎么保证水质是可以安全饮用的

  6月7日,中国经济网记者探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北京颐和园团城湖。

  7日上午,赵川及中国经济网记者还共同参观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点——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看到团城湖都被栅栏围了起来,附近的老百姓对保护水质非常认同,赵川感到非常欣慰,并呼吁大家要共同保护来之不易的生命之水,提倡节约用水。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