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缓养老金压力引争议 超七成调查者反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9 07:15 来源: 中国网延迟退休年龄,这一话题的每次出现,似乎都会引发舆论的广泛争议。
6月5日,人社部在一项公开回应中称,其为“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此言一出,再次引发关注。
而在学界,因为养老金支付危机,许多学者也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大势所趋。不过,人民网7日发布的一项网络调查却显示,有超过70%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年龄。而且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争议之下,延迟退休年龄能否实行,何时开始实行,真正延迟退休年龄后,又会是什么后果,目前官方未有肯定回应。
在北京一家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张林7日告诉记者,现在工作压力很大,几乎天天加班,自己特别希望能提前退休,提前领养老金,然后去到处旅游。
而就在同一个单位,从事技术检测的老李今年已50多岁,他认为,自己还能多干几年,“这技术活别人干不了”,晚点儿退休能多赚点钱,将来养老待遇也会好一些。
这两种对退休截然不同想法,仅是出自个人考虑。而在国家层面,延长退休年龄,延迟养老金发放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养老金压力倒逼延迟退休
郑秉文表示,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收支状况,一位50岁退休的女职工只能拿到相当于就业时40%的工资水平,生活水平会大幅下降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是延迟申领养老金的支持者。近几年,郑秉文关于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的论断,越来越得到官方和民间的支持。
在郑秉文看来,“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其必然之处在于我国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在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养老制度之前就缺乏基金积累,现收上来的钱长期垫付此前的欠账,造成养老金空账。郑秉文预计这个数字达1.9万亿。
目前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机制尚未确立,大量结存又面临贬值风险。
在老龄化加剧形势下,养老金支出压力越来越大。
人社部统计年报显示,这几年,每年养老金的账面收入仅比支出多出千亿元的水平。
本身账户存在的空账,仅靠这么多收支差无法平衡,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由此,财政需不断对养老金进行补贴,保持平衡。
如今,国家每年补贴的数字已经从最初的几百亿,增加到今年的2000多亿。
据郑秉文估算,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收支状况,一位50岁退休的女职工只能拿到相当于就业时40%的工资,且仅能维持15年。
而按照国际惯例,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大于就业工资70%,即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上海深圳试点“延迟”养老
深圳拟出台地方法规,延长女性退休年龄,延迟申领养老金。
在学界,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由来已久。而对于公众而言,广泛的关注可追溯到2010年。
2010年,国新办《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2035年,我国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在老龄化趋势加重的背景下,养老金支付压力摆到公众面前。
就在当年,面临养老金支付压力,上海市先行试点延迟申领养老金,也一度被过度解读为,我国将考虑延迟退休年龄。
2010年10月起,上海市开始试点“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不过,仅是局部试点,主要针对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
这些技术类人员通过和企业协商,可申请延迟申领养老金,对于延迟的年龄,上海市规定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2011年底,《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草案提出女性与男性劳动者同龄退休。而今年2月,《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可延迟申领养老金。
这两项草案如果能在深圳市通过,意味着深圳有可能成为全国第二个试点“弹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城市。
对于上海的做法,针对舆论关注的延长退休年龄问题,2010年9月15日,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推迟养老难成定局
延迟退休的政策真正实施,专家认为,到2020-2025年才可能逐步生效
清华大学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认可上海“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模式。
她认为这种模式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相对比较公平,不会引起较大的争议。
郑秉文也认为,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情况实行弹性退休。正是由于我国此前已有针对特定群体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进行针对不同群体的“弹性”退休,政策成本也会小得多。
人社部5日的官方表态中,也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
但此言一出,再次引起社会强烈反应。
人民网7日发布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70%的被调查者反对延迟退休年龄。
事实上,人社部每次关于这一议题的回应,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
一位了解人社部养老金政策状况的人士7日向记者介绍,由于面临的争议较大,人社部内部也刚刚统一认识,延迟申领养老金的相关政策,很难在短期内推出。
相关人士介绍,即使从出台政策的程序上讲,这项政策也不会很快就出来。如果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要修改,须通过立法程序,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才能获准。
而记者注意到,人社部近期的几次表态,除了肯定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好处外,也都无一例外地强调需要审慎研究,“适时”考虑。
实际上,虽然呼吁延迟申领养老金,但是涉及到退休年龄问题,西南财经大学社保中心主任林义也认为,这项政策短期内难以实现,他认为“从2020-2025年才可能逐步生效到位”。
正反两种忧思
延迟退休可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而延迟后又会增加就业压力。人社部近期表态,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6月5日,人社部官方表态,“对于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问题,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加退休后收入,也有利于养老和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清华大学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也认为,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利于我国养老制度的良性发展。
但反方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仍是供大于求,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挤压岗位供给,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
在学界,还有一些专家对延迟退休年龄持审慎态度。
林义认为,对于公众来说,慢慢了解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需要一个较长的心理调整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认为,不能把解决养老金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延迟退休年龄上。
当天,人社部的回应称,“两种观点各有道理。”
面对养老金支付危机,我国已着手做实个人账户,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人社部2011年统计公报显示,13省份试点做实账户仅2703亿元。
同时,学界呼吁多年的养老金投资运营问题。3月份,广东省千亿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不过,人社部相关投资运营的全国方案仍未出台。
这种背景下,郑秉文认为,考虑延迟申领养老金也是应对养老金危机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