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社会货币 存量知多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9 07:3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同GDP、CPI等一样备受关注的一项经济指标,就是广义货币(M2)。

  所谓M2,是定义较宽一些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与狭义货币M1相对。一般而言,狭义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上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而广义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可见,M2的统计范围比M1大,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货币存量的多少,可以看出个人的投资与消费情况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将今年M2的预期增幅定为14%。而在去年末,M2余额为8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去年11月末高0.9个百分点。据此分析,今年末M2余额或将达到97.08万亿元。这一增长幅度,有助于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M2保持适度增长,意味着无论是流通中的现金,还是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等,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需要。

  M2影响经济运行

  M2的变化,反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从多方面影响着经济运行。当货币供应不足时,市场商品价格下跌,生产减少,投资乏力,经济紧缩;当货币供应过量时,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扩大,投资强劲,经济繁荣。当然,这种不足或过量,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那么货币供应量就有可能成为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源泉。

  对于央行来说,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央行的宏观调控要以总量控制为主。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于央行监测货币供应量的关键指标就是M2,因此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居民、企业,都十分关注M2的变动,它的多与少、量与度,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还决定着百姓手中货币的币值。

  相关实证研究表明,M2对GDP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作用,若要促进GDP增长,通过M2的增长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有关专家认为,我国M2与GDP比值很高,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说明我国仍然偏重间接融资,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对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显然不利于宏观金融稳健运行。因此,当前亟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M2在调整中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运行的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货币总量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978年时,全国M2的数值为889.7亿元,随后的几年中保持平稳上升。1995年,M2上升到5万亿元后,央行在1996年开始把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中介目标,科学、有效地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随着证券市场快速发展,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也随之迅速攀升。据央行统计,证券公司存放银行同业款项(其中绝大部分是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1999年末为1643亿元,到2000年末上升为4162亿元,2001年4月末达到4669亿元。由于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主要来自于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加上认购新股时大量的居民活期储蓄和企业活期存款转为客户保证金,新股发行结束后未中签资金又大量流回上述存款账户,造成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数据被低估,影响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测。

  因此,自2001年7月起,央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范围,修订后M2的统计口径为: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修订后的M2更好地反映了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自2011年10月起,鉴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且对货币供应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央行又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了M2的统计范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央行还有可能对M2的统计口径进行修订和完善。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