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洲智库报告评价G20在宏观经济协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15:39 来源: 商务部网站

  欧洲智库Bruegel于6月5日发表主任皮萨尼-费里(Jean Pisani-Ferry)文章《G20在宏观经济协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内容摘报如下:

  文章认为,G20对于宏观经济的协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华盛顿到匹兹堡(2008-2009),重点在于刺激全球经济,所有国家都被要求在国内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做出贡献。第二个阶段从多伦多到戛纳(2010-2011),以支持增长和预算巩固为双重目标,预防全球不平衡的再起。第三阶段则从戛纳到现在(2011-2012),焦点集中在欧洲危机和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提供的解决途径。

  G20诞生在非常时期,其初衷是协调全球刺激措施,以击退萧条的到来,同时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充足的资源以满足可能的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其特别提款权(SDR)来加速全球流动性。当时的经济学家与政策决策者基本达成了一致。其中,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在2008-2009期间采取的刺激幅度最大。G7成员国统治下的全球宏观经济协调博弈中,新兴国家向来被当成被动参与者,他们充分参与刺激计划表明了其新的全球角色,对于新兴国家而言是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阶段G20的行动计划帮助决策者集中关注一揽子政策的出台、协调国内意见、克服搭便车的态度,但现在来看,IMF倡导下的一致行动是否妥当还值得讨论。尽管意大利认为自己的预算情况无法参与刺激计划、西班牙充分参与以后很快发现自己高估了预算空间,总体而言,IMF在这方面缺乏警惕。一致行动节省了各国商榷的时间,但没有针对各国国情的做法也留下了隐患。此外,数据表明,IMF成员对于SDR提供的充足资金利用有限,仅有少部分小国动用了SDR,因此该举措对于恢复全球需求和增长的作用恐怕也有限。

  第二阶段主要解决不平衡问题。击退萧条似乎简单,但后果却复杂的多。我们曾经发出警告,早期调控的三个目标之一已经达到,即增加美国私人储蓄,但其他两个目标即降低美国预算赤字、减少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当前账户余额都还有待实现。如果后者未能实现,全球恢复仍将是虚弱且不平衡的。匹兹堡的G20宣言所提出的目标难以实现原因有三:一是经济学家就长期不平衡的风险尚未有定论;二是2006年IMF提出的多边协调解决不平衡的努力失败;三是在2008年华盛顿峰会上G20已经体验到了解决该问题的难度。为此,在IMF主持下提出了各国的中期政策框架和计划路线图,但这一路线图能否有效持续的发生效用也面临困难。总体而言,第二阶段成就显然不如第一阶段,评估和对话过程都存在疑虑。

  第三阶段从戛纳G20峰会开始就被欧元危机所绑架,议题主要是欧洲危机、应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如何通过增资IMF来做贡献。欧元区国家提供大约2千亿美元,英国600亿,日本600亿,韩国150亿,澳大利亚70亿,沙特阿拉伯150亿,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国家也提供支持。美国和加拿大却并未参与。因此,G20未能发挥其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基础平台”的作用。首先,两个主要国家没有同意增资IMF;其次,如何为欧洲开政策药方和什么才是恰当的财政回应仍存在分歧;再者,新兴发展中国家对于援助一群富有国家仍存在疑虑。因此,这一阶段的G20协调显然不成功。其一,欧洲的困难主要是内部协调过程;其二,世界希望欧洲自己解决问题。

  文章强调,宏观经济协调绝不是评价G20表现的唯一甚至主要标准,但考虑到G20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估。G20在宏观经济协调方面的有效性似乎在不断降低。虽然国内问题不再超脱于国际讨论之外,但结果却一再令人失望。G20如何才能避免像G7或者G8那样陷入困境?也许宣称G20失败为时尚早,但我们有必要问问G20是否走在通向持久成功的正确道路上。(冯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