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县域经济转型路:产业新城探索双轮驱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01: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刘展超

  [ 现在县域经济发展总体上来看,遇到的难题归纳为“三个难满足” 即,一,按照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定位来讲,难以满足经济壮大的要求;二,来自于财政,县域财政收入,由主体功能定位决定县域财政收入来源难以满足县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要求;三,县一级的要素资源的存量难以满足转型发展的要求 ]

   主持人

  牛智敬

  第一财经日报编委

  刘展超

  第一财经日报北京综合新闻中心主任

  

  嘉 宾

  张玉杰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魏际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陆 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主任

  刘 勇 中国社科院工业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陈 耀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主办:第一财经日报 一财网(www.yicai.com)

  县域经济是根基

  主持人:在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国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县域经济能否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主体?

  陈耀:县域经济这个话题,这些年从中央到各级地方对此都是非常重视,现在很多省都把县域经济列为战略的重中之重,它的重要性毋庸多言。

  现在县域经济的状况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确实是非常强的,如百强县,是县域经济的佼佼者。百强县多数都分布在沿海,特别是长三角。百强县的前两位,几年前经济总量就已经上千亿。县域经济的另一类比较独特,并且占绝大多数,属于经济状况不太好、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这些地区从区位上来看,基本处于老少边穷地区,产业和经济上的特点一般概括为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现在县域经济发展总体上来看,遇到的难题归纳为“三个难满足”,中央已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这个经济要壮大,但是现在我们的县域经济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来讲,难以满足经济壮大的要求。主体功能定位中国的空间大体划分为城镇和工业空间、农村农业的空间、生态空间这样大三类空间,一般后两类最主要都是县域,县域承担的主体功能就是农业和生态维护。这样的功能定位使县域经济很难成长为我们刚才说的百强县的状况。

  第二个难题就是来自于财政,县域财政收入,由主体功能定位决定县域财政收入来源难以满足县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要求。县级政府要为它的居民提供医疗、教育、文化等居民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要求,目前的财政状况多数县域满足不了。

  第三个难题就是县一级的要素资源的存量难以满足转型发展的要求。从县域来讲,要素资源的禀赋和存量不足,县域的人才、资金基本都是外流的,大部分还是流向大城市、发达地区。

  县一级是我们国家经济战略里主要难点,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难点在县里,从经济发展的空间层面来讲是一个短板,所以近期要高度重视。

  我曾经调研过华夏幸福基业投资运营的产业园区,或者叫产业新城。看了他们在产业新城建设方面将近10年的工作,确实是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符合中国的城镇化要求,实现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互动发展。二是它推动了城镇化、工业化同步发展,就是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支撑相互促进。三是企业进来了就会产生就业,就会吸引人口集聚。随着人口和产业的兴起,相关城市的配套设施、市政建设,以及围绕城市居民和产业的整体配套就带动起来了。这样就无疑提升了园区、区域和这座城市的价值。

  张玉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以中心城市为点、交通干线为面而联通起来的网络布局。网络布局呈现四级分布:沿海分布、沿江分布、沿边分布、沿路分布。

  县城点多面广差异大,城乡结合。它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接受大都市的辐射,集聚农村、农民、农业的资源,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辐射作用,一是聚集作用。为此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示范作用,尤其是对广大农村、农民有非常积极的示范作用。

  陆军:尽管县域从土地面积上占到总量的70%,但是它的产值、利润和财政收入很小,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二元经济中一个陪衬的角色。最近这些年县域经济涉及很多,比如民生、城镇化和人口流动问题等。

  对中国来讲,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真正根基到底是什么,我们有省、市、县、乡,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到底是什么?现在看起来像县一级了,因为地级市这一层次在省管县的体制下慢慢剥离出去了,现在的县成为主角了,但中国现在县与县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从“十二五”规划里看,在区域部分里写得最清楚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果以县为基本单元,未来中国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会在这里。

  四个方面转型

  主持人:如何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哪些现实性问题需要及时改进?

  张玉杰:县域经济的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政府的职能是做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造题材,这个题材可以是一条高速公路,也可以是一个港口,也可以是一个机场,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没有一个一个的题材,就没有商机。

  第三就是培育区域经济品牌,就是原产地属性,这是别人拿不走的。阿克苏的苹果、吐鲁番的葡萄、河南的山药,这是原产地属性。这个东西往往我们地方政府看不到,如果把地方的独到东西放在区域经济品牌塑造上,我看就是有亮点的。第四就是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家。最典型的就是温州人,温州最主要的产品是什么,是人,当地人不是在当地发展,而是走出去,带回去的是财富。

  刘勇:我们看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东南沿海这种外向经济,它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非常快,无论是GDP还是财税贡献等都很快,但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体现,由于需求是外部来的,是外向型接单的,所以复制很快。其次是企业素质比较差,产值比较低,本身不需要城市和其他配套体系的支持,它们对这个城市的贡献也很弱。

  所以下一步县域经济发展转型或者说迈向现代化有四个方面的关键,首先是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我们知道县域经济是城乡二元结构最弱的一级,县域经济资源都是在本地内解决的,要向开放型转变就是大进大出,一方面不仅是产品向外面输,人才从外面引进来,还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第二个关键是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可以狭义理解成第一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是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即使现在我们所说的第一产业依然可以变成现代产业,现代的技术、现代的管理方式植入到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发生蜕变式变化,一样是产业转型。

  第三,一定要由原来的小的散的企业向一批有影响力和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展,如果没有这种企业,县域经济的转型也不能算是成功。

  第四,一个县域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空间及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变,如果没有这种转变,这个县域还是在传统轨道上运行。

  华夏幸福基业在这方面有一些值得借鉴的方面。他们的园区都是环北京,环渤海。以固安工业园区为例,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转变成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三大产业集群,并引进了一大批大企业,有效地拉动了固安县的经济发展。在园区强力带动下,固安县十年间财政收入增长9倍,项目总投资增长25倍,工业总产值增长50倍,由传统农业县一跃而成产业结构高端、布局合理、发展迅速的工业县。

  魏际刚:对中国目前的经济落后地区我有几点建议:第一,就是市场化问题,要促成县域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企业。

  第二,发展高效农业。有些农业收入很高,县域经济发展高产值农业,特别重要的就是特色产业。

  第三,在公共服务方面,一定要实现省、市、县的均衡发展。如果教育、人力资本、医疗、社会保障方面跟不上,农民不是现代农民,工人也不是现代工人,包括产业升级都需要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各方面的配合发展,如果缺少公共服务是不行的。我觉得地区经济发展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方面必须要上,要先修路,产品很好,物流运不出来也有问题。

  华夏幸福基业几年来为此做了有益的尝试。先做区域的整体规划、修路、做配套。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要落实到决策者的智慧上,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地的优缺点和当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要制定战略。这个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战略。

  集聚才有效应

  主持人: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来讲,产业新城的建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耀:中国县域这一级难就难在产业比较弱,华夏幸福基业产业新城的核心就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最弱环节,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县域要发展产业,但招商都是非常难,华夏幸福有专业的招商团队,在招商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看产业,产业发展看园区,园区发展看投资环境。这个产业当然不是指工业,实际是讲二三产业。产业发展看园区,产业的发展要按照集群的思路,要发挥集聚效应,要集中化,只有集聚才能发挥这样一个效应。

  所以园区是一个载体,产业是它的支撑,华夏幸福基业做的产业新城就是产业为支撑、园区为载体、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互动,新城建设不仅包括了园区的建设,而且包括了园区发展的环境,一是基础设施投入,一是招商引资,不仅要把园区搞起来,而且要让这个产业支撑起来,要让企业进来,围绕这个来做相关的配套建设和服务。“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这是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基本特征。同时,华夏幸福基业的产业新城不是千城一面,而是各具特色,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比如我们曾经去调研的华夏幸福投资运营的固安工业园区,形成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大厂潮白河工业园区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他们还拟建成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昌黎园区。这些都是各具特色的园区。

  魏际刚:新城建设的根本发展在于产业,但是这个产业如何选择、如何发展,视角就要放在整个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中。

  产业的选择还是有指向性的,第一个要借助自身产业地区的资源优势,第二是考虑到自身土地、水、能源、资源、生态资源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要深化地区产业分工,有分工才有效益,要明确主导产业,因为明确主导产业才可能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主导产业最后推支柱产业,形成增长极。

  建设还要发展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这样和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同时要实现工业和商业联动,这样就会消化本地的农村劳动力,农村也会得到解决,新城也出来了,这样就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华夏幸福基业这种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园区,通过产业链招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产业新城的产业选择要实事求是,要统筹规划,还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但也要立足长远。有些产业的推广可能要超前部署,但是要留足未来发展的空间,近期需要重点突破的产业还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而且各地的新城基础与发展机遇也是不同的,所以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战略,既要发展本地的传统产业也要部署新兴产业,既要发展工业也要发展服务业,因为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产业联盟的时期,光单独发展,服务业离不开农业,工业发展绝对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同时新城建设也要注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不要发展单一的产业结构,单一的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比较小。

  最后就是注重配套设施的完善,比如酒店、餐厅、商场、娱乐设施等的完善也非常重要。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形成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最后就能实现产业、地区、消费者的共赢。

  刘勇:未来产业新城可能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一条主线,理由有三个:第一,现有的工业园区的道路从空间上割裂城市单独发展快走到头了。第二,如果产业结构升级得不到城市的支撑,产业升级是一个空话。第三,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的现代化体系做拉动,城市化也是一句空话,我认为产业新城有可能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一条主线,不是唯一的。

  从产业新城角度来讲,过去是单纯的产业增长,如何能够使这个城市和产业和谐地发展,就需要实现产业与城市双轮驱动。未来产业新城应该避免以前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上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要做到转型和升级,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华夏幸福基业之所以在产业新城开发建设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感到在于他们具有三大核心能力。其一,是规划能力,整合全球资源,科学定位园区发展策略,对区域进行全价值链开发。比如他们与罗兰贝格、麦肯锡等进行的战略合作。其二是他们具有的招商引资能力。具年报披露,截至2011年末,华夏已经吸引入园企业438家,累计签约投资额489.53亿元。其三,投资建设能力。截至2011年末,固安工业园区、大厂潮白河工业园等累计建设完成123条(段)道路,完成14个供水站、供热产等厂站建设,并在规划范围内实现了土地的“九通一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