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四川拟在地震灾区新设7个省级开发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08: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四川拟在地震灾区新设7个省级开发区

  本报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十二五”期间,四川将推进地震灾区的产业振兴作为灾后重建的重点。

  近日,四川省政府批准了北川、中江成立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申请。按照四川的规划,预计将有7个重灾地区获批建立省级开发区。

  四川省发改委综合处处长彭小菊近日对记者表示,此项工作是今年重点,“对于地震灾区而言,这将成为当地产业升级转型的平台”。

  振兴受灾区产业

  据《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2012年四川省将在北川、汉源、中江、罗江、旌阳、旺苍等地震重灾区加快培育省级开发区。

  彭小菊称,“在地震灾区设立开发区,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对重灾区的基础设施、工业体系等造成了重创,包括东方电气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需异地重建,同时对口援建省市的产业转移亦需要开发区来承载。”彭小菊说。

  在此背景下,2009年四川省政府正式向国家发改委报送《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省级以上开发区新设和扩区总体方案》,并于同年8月正式获得批复。

  按此方案,四川将新设7个省级开发区,扩大7个现有省级开发区的区域范围,而日前获得批复的北川县、中江县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在此列。

  “地震灾区的一些省级开发区是由当地原有的工业园区转变而来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灾后重建的融资问题,因为相对于工业园区而言,省级开发区更能获得银行信贷部门的认可。”成都市社科院一位参加过开发区项目编制的研究员如是说。

  而随着灾后重建任务的完成,这些开发区的另一个作用即是促进当地的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通过设立开发区这个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彭小菊表示。

  以刚刚批复的北川经济开发区和中江经济开发区为例,数据显示,由于此前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2010年北川县GDP仅为23亿元,而背靠德阳、绵阳两个大型重工业基地的中江县,其GDP亦仅为161亿元。

  而在目前的规划中,北川经济开发区以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药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目前已有33家企业签约入驻。根据规划,到2015年,该开发区将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2020年达200亿元以上。而中江经济开发区则以食品医药、轻工纺织、机械电子为主导产业。

  应注重开发区质量提升

  “十二五”期间,四川灾后重建进入新阶段,即更注重推进地震灾区产业振兴和就业促进。

  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四川将重点推进地震灾区的发展振兴:发展壮大地震灾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建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基地;扶持特色农牧业发展,整合旅游、文化、民族民俗等特色资源,打造龙门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和藏羌文化体验旅游区。

  据规划,到2015年以前,四川地震灾区将新建57个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及创业中心,新建1个创业园区、5个孵化基地,并建设一批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所所长周江认为,成立省级开发区有利于吸引产业和资金的集聚,快速带动受灾区域的发展。

  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大开发2011年进展情况和2012年工作安排》中,也对开发区在西部的重要功能予以重视,提出了规范和促进西部开发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统计显示,当前四川省共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

  但此次这些支持重灾区而成立的省级开发区能否圆满完成其功能定位仍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质量能否得以提升,而四川的开发区在这方面尚有一定距离。

  据《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披露,“一些地方的开发区产业低水平同构现象明显,园区之间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和协作发展的良性格局尚未形成。”

  据悉,目前四川省部分省级以上开发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不到100万元/亩,单位土地面积销售收入110万元/亩左右。与东部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其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密度约500万元/亩,单位土地面积销售收入能达到1000万元/亩。

  此外,四川省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要产业,而天府新区设立后,将主要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

  周江表示,地震灾区的这些省开发区产业如何定位以及如何与四川其他地方的开发区错位发展,将是较为棘手的问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