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奥运股市猜想:不要大盘要大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01:20 来源: 一财网

  如果伦敦奥运会期间再发生一场“不列颠空战”,那么战场将会从二战的天空切换至伦敦证券交易所,主角则会变成那些或歇斯底里或昏昏欲睡的股票交易员。

  奥运之年,东道主的富时100指数前五月急跌7.51%。若不能摆脱这样的惯性,英国将成为近20年来第三个遭遇“砸盘”的奥运主办国。

  前车之鉴可证,奥运期间伦敦股市遭遇“空袭”并非黑天鹅事件。欧洲央行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上一次世界级赛事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包括富时100指数在内的15国股市成交额下降55%,英国也是少数几个波动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市场。

  一名支持伦敦招牌球队阿森纳的交易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果交易时段与球赛“撞车”,通常自己的选择只会是平仓。

  倒是泰晤士河畔的货船一直在加舱,一如阿森纳当家球星范佩西(Robin van Persie)的故乡荷兰鹿特丹。海关数据显示,英国月度出口已经保持一个季度的连续增长。奥运刺激出口,这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奥运效应》的研究成果,但这已经是三年之前的事情了。

  对于如今挣扎于经济衰退泥潭的英国而言,奥运五环给他们出了一道堪比伦敦天气的预测难题:套牢股市?驱动出口?

  后者的答案是阴晴不定。即便是《奥运效应》的作者罗斯(Andrew K.Rose)本人也不乐观。“不,我不认为奥运将显著拉动欧洲经济。”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副院长告诉本报记者,奥运会更不是救世主。

  看球不看盘

  股市操盘手都有一颗大心脏,但前提是交易时段没有自己中意的体育比赛。上述股市从业者是一名日内交易员,他告诉本报记者,“罢工”看球意味着少赚甚至是损失,但他并不后悔。

  一系列犹如希腊语的数学公式可以解释这样的现象——今年情人节前夕,欧洲央行发布《不要大盘要大赛》(The Pitch Rather Than The Pit),分析南非世界杯期间失魂落魄的投资者。

  本报记者获取的这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5国股指成为样本,当这些国家的11个勇士在绿茵场上搏杀时,15国股市活跃度大约下降55%。

  这项研究灵感源自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行为经济学的泰斗,他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

  这就是为什么南非世界杯英格兰上场时,英国股市每分钟的交易量下降了至少26%。根据上述欧洲央行报告,如果一名投资者恰好是超级球迷,他会在比赛前下单,要么就拖到比赛后的第二天再调整自己的仓位。一项抽样调查显示,3%的英国上班族会称病看球。

  坐拥南美第一大证券市场的巴西是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东道主,桑巴王国拥有和英国一样疯狂的球迷,“巴西个人投资者少之又少,原本就没多少大众愿意被股票所烦恼,大部分是机构在做,换手率相对不高。”一位巴西证券系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即便如此,据《不要大盘要大赛》统计,当南非世界杯巴西队出场时,其股市成交量萎缩了70%多。

  和巴西一样,两年前的夺冠热门英格兰早早告别南非,如今,全英国正在期盼东道主打破中美俄奥运三巨头的垄断(英国在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上排名第四)

  经济低迷猜想

  撇开奥运行情涨跌,今年以来市场环境的一团糟已经让英国投资者倒吸N口凉气:爱尔兰泄愤公投“欧盟财政契约”,西班牙银行风声鹤唳,还有那个不配合医生的“希腊病人”……富时100指数5月蓝筹股指数的跌幅超过7.5%,为两年多来的新纪录。

  本报记者梳理了近20年来历届奥运会和世界杯时期的东道主股市表现,涨跌各半。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期间,西班牙IBEX 35指数上涨2.6%;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道琼斯、标普500和纳斯达克三大指数齐涨(4.7%、3.7%和2.5%),2004年雅典奥运会,希腊ASE股指同样交出了上涨3.4%的给力答卷。

  而到了2008年,相比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当地股指0.65%的微跌,北京奥运会——上证综指下跌7.7%,深圳成指跌幅超6%,香港恒生指数也狂跌近7%。当时中国的宏观经济正遭遇次贷危机等外来病毒入侵,如今,英国也处于类似的窘境。

  英国国家统计局5月24日公布的修订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英国GDP下降0.3%,这是英国连续第二个季度负增长。

  公告显示,外贸拉低了英国GDP 0.1个百分点,这亦是进口单边发力的结果。

  英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英国对欧盟成员国出口月增长(3月环比增长5.6%),对非欧盟贸易伙伴的出口已是连增两月(3月增速超14%)。

  这比起“奥运效应”仍有差距。NBER的研究成果是,奥运会“似乎”会给东道主带来超过30%的出口增长。但对于过来者来说,这“似乎”只是一席谬赞。

  本报记者查询经合组织(OECD)数据发现,1996年美国出口增速为8.7%,1995年为7.0%,1997年则为10.7%。2000年,澳大利亚出口大增12.9%,一年后却归零。至于雅典,2003年~2005年的出口分别增长5.5%、9.9%和8.6%。

  外需“速冻”则让奥运之年的中国出口增速由2007年的25.7%收窄到17.2%。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并不认同“奥运刺激出口”这一简单判断。他告诉本报记者,如果举办奥运恰逢经济崛起之时,其刺激效应当有体现,比如1988年的韩国。但对于美国、澳大利亚这样成熟的经济体来说,奥运会的刺激作用相对较小,更多的出口提升作用可能会体现在服务贸易上,比如旅游。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