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被指拖延IMF改革 新兴国际金融机构提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02:3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熊敏

  美国推迟落实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的行为,近日受到不少美国知名学者的批评,他们提醒美国政府重视清迈协定和金砖银行等新生代国际金融机构的崛起,与时俱进,早作打算。

  6月11日,中国外交部在北京举办关于G20墨西哥峰会的记者吹风会,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会上多次督促国际社会加快落实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

  朱光耀所指改革主要是IMF2010年通过的重大份额和治理改革,其核心内容是提升中国为IMF第三大份额国,调高一批发展中国家在机构中的份额,并减少欧洲国家在机构中的执行董事席位。但由于缺乏美国政府支持,改革尚未生效。

  彼得逊国际经济中心高级研究员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11日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挑明美国应该对份额改革的停滞负主要责任,并批评美国不仅自己不参与改革,还试图阻挠其他国家支持改革的行为。

  萨勃拉曼尼亚曾任IMF研究局助理局长,后出书《大预测》,2011年当选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世界百名卓越思想者之一。

  自IMF改革停滞以来,新兴国家已多番尝试推动改革落实,今年3月和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和G20财长央行行长峰会先后呼吁将按时落实2010年份额改革写入会议共识。

  但美国财政部碍于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难以就机构改革达成一致,迟迟未将改革申请提交国会批准。考虑到美国是IMF唯一有否决权的成员国,美国国会的阻挠如同点了份额改革的死穴,一朝不解则整个改革无法落实。

  传统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停滞不前,新兴国家组建新一代国际金融机构的行动却日新月异。

  最新的进展是今年3月,金砖国家领导人通过峰会达成共识,将研究建立新的开发银行的可能性,新银行被媒体誉为“金砖银行”。

  新银行定位类似世界银行,“致力于动员金砖国家内部资源用于成员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领导人约定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并展开可行性调查,于2013年的金砖峰会上汇报。

  德意志银行驻莫斯科首席经济学家雅罗斯拉夫·里斯夫利科(Yaroslav Lissovolik) 认为,“金砖银行将是世界银行的一个选择性替代,也是长期抑制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选择性替代”。

  此外,2010年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共同签署《清迈协议》,建立总额达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库,用于成员国本币与美元互换。尽管资金池小于价值7500亿美元的IMF,但单个会员的可用资金量却是IMF的数倍。

  这引发一批在美国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振臂疾呼,提醒美国政府要与时俱进。 美国布鲁金斯学院全球经济和发展项目副主任卡拉丝(Homi Kharas)近期在华盛顿警告称,IMF改革迫在眉睫,因为如果2年内没有改变,新兴国际金融机构将启动,而且会排除美国。

  布鲁金斯学院另一国际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布莱福德(Colin Bradford)告诉记者,华盛顿经济圈不满美国政府消极应付IMF治理改革由来已久,“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多元多变的世界,地区性金融机构的崛起势不可挡,唯有期待新老机构能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实习记者韩开强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