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汉能控股海外收购惹争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21:01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周洪博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民营企业汉能控股集团在其北京总部与德国太阳能电池大厂Q-Cells签订协议,正式收购Q-Cells子公司Solibro 100%的股份。这是汉能控股海外并购的第一单。

  市场人士指出,Solibro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全球最高的模组转换效率,目前已达到17.4%,其技术路线为铜铟镓硒电池板(CIGS),是目前较被看好的薄膜太阳能技术之一。此项投资将让汉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是助人还是自救?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于北京,已建、在建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约6000兆瓦,已建风电总装机131兆瓦;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在四川、广东、海南、浙江、山东、江苏等地投资建设太阳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据汉能控股表示,此次收购将由汉能控股一家位于新加坡的海外公司完成,收购后Solibro的年产能将达到100兆瓦,主要提供给汉能在欧洲的客户。收购完成后会保留其欧洲工厂和研发机构的全部员工,Solibro的管理层和生产运行不会受到影响。

  相对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环境友好、无污染、成本低、平均发电量高、弱光响应好等优势,但其技术路线却一直存在争议。去年,汉能控股集团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一期3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之时,就曾引发广泛争议。

  当时,有专家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很多中小企业尝试做薄膜电池技术,都因未成规模而失败,即使政府和银行都来支持其项目发展,还是需要千亿级的资金做后盾;其次,晶硅电池(第一代太阳能电池)和薄膜电池(第二代太阳能电池)均将被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聚光电池所取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并不是大势所趋。

  既然如此,汉能为何又将国内的触角迅速地将伸向海外市场呢?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对媒体表示,水电为汉能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持。汉能控股将与Solibro分享其销售网络,使其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能提高生产能力。

  据了解,Solibro最初是一家瑞典太阳能研发公司,在2006年和2009年被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厂商Q-CELLS分阶段收购。今年4月,Q-Cells因与债权人协商未果而申请破产。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汉能控股的海外收购举动或许另有目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生产商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汉能控股的海外收购计划肯定是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的,不会不考虑后续资金及技术路线争议的问题。该人士认为,去年,美国、欧洲等地区对酝酿对中国实施光伏“双反”的方针,当时很多新能源企业采取了海外建厂的策略。汉能控股此次的海外收购很可能是在规避光伏的“双反”政策。

  能否成为行业趋势?

  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欧盟将于6月底对进口的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并称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德国第二大光伏供应商Solarworld首席执行官阿斯贝克表示,单个欧盟成员国政府或欧委会均有权启动相关程序,2013年初有望获得初步结果。

  如果上述人士的猜测成功,汉能控股的海外收购行为可谓“高明”。但汉能控股海外收购的举措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成为行业趋势呢?

  有专家分析认为,当前的中国光伏行业还缺乏足够的技术来生产薄膜光伏产品,这一收购很可能将为中国光伏企业打开一个新市场,未来这种收购很可能将会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光伏企业一直在努力确保稳定的分销渠道。今年年初,中国大型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赛维LDK宣布收购Sunways大部分股权。

  但上述光伏生产商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此一时,彼一时”,目前一些中国光伏企业债务高筑,中海外并购不见得会成为行业趋势。

  据2011年赛维LDK财报,该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已经上升至87.68%。其它个别一线企业的资产债务比率也有所上升。到今年5月30日,台湾媒体Digitimes刊文称,赛维LDK的股市表现是小幅高开后便一路下跌,目前正面临偿还银行贷款问题。

  尽管尚德电力、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和英利绿色能源都获得了大笔银行贷款,但市场人士预测,这5家一级制造商中,可能会有一两家不能幸免。所有的二级和小型太阳能企业将肯定会消失,就像美国和德国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消亡一样。

  晶澳CEO方鹏也表示,在过去几年,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众多一线厂商一味求大,最终造成产能过剩,引发了价格混战,致使90%的光伏企业都陷入亏损的泥潭中。在2010年,组件的利润能达到15%~2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利润是零,甚至是亏本出售。

  台湾媒体Digitimes评论认为,如果中国再有一家垂直一体化企业宣布财务危机,中国政府很可能会采取措施调整整个供应链。中国政府很可能对一些大型的光伏企业提供援助,尤其是一些已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

  “光伏产业的复苏至少还得需要三四年。”上述光伏生产商对《中国联合商报》指出,财务上的窘迫困境会使得中国的光伏企业在海外扩张战略上谨小慎微,不敢冒然扩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