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类华人就业景象:种下龙种收获跳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1:1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邓喻静

  博士后,孤独的留守者

  在这选择留美的40%人中,有一个几乎占总量一半以上的特殊群体——博士后。博士后的名头听上去光鲜,其实是个苦差事。笔者接触过许多北美实验室里的博士后,为了熬进一个提供办工作签证的机构,他们一待就是五年十年,虚耗着大好青春,且拿着每月两千美元左右的微薄薪水度日。这些博士后多半来自化学、物理等一类基础学科和化工、航天航空等高精尖学科,如果说那些应届毕业生找不着工作,还能回国。那他们几乎没有退路,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回国若没有合适职位,便不甘心;而苦苦熬了那么多年,如若半途而废,此前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

  今年的年头不好,笔者身边也有许多朋友迈入博士后这一队伍,将此作为一个中转,而这个介于学生和工作之间的尴尬身份,却不能那么轻易就卸下,因为去与留,于他们而言,已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博士,降低期望值

  那些没导师推荐,又没能申请到博士后职位的华人博士生们,在美国就业市场上,早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如今的美国学历对工作的影响呈倒增长态势,本科找工作相对容易;其次是研究生;最难的是博士。近些年来,尽管赴美读书的华人学生也有低龄化的趋势,本科生和硕士生的群体都在壮大,但总的来说,主要群体还是不用负担学费的博士生们。

  笔者曾认识三个来美国攻读博士的学生,当年都是北大、清华和社科院的高材生。他们意气风发地在美国读完了高能物理博士、核物理博士、数学系博士,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中两人被迫放弃专业所学,一个干起汽车零件销售,一个回国开了激光雕刻机公司,另一个在美国转学计算机应用证书,到芝加哥证券公司当电脑维护员了。他们三个人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如今在美读博的华人留学生毕业后的境遇:高学低就、转行、回国。

  这些博士生中,近七成以上是来自美国中西部州或南部州的州立大学,这些学校远离大城市,多半是研究型大学,因此愿意用高奖学金来吸引国际学生,从而深得华人学生的青睐,但在毕业时又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许多华人博士毕业生从这些学校毕业后,都只能先寻找大城市的实习机会,再借此跳板寻找中意的雇主。即便如此,也比来自大城市高校的竞争者们失了先机。

  硕士生,不如回国

  诚如《纽约时报》所言,美国大学毕业生遭遇了几十年来最差的就业市场。尽管比博士生的就业路子更宽,但在身份和入职条件等方面更有竞争优势的当地小本小硕面前,留美的硕士生优势更是荡然无存,以至于许多华人硕士生都转向“无薪实习”或非全职工作的岗位,试图在雇主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以求日后能正式录用。

  相比博士生和博士后,硕士生的学制少,一般都为两年的学制,两年的学习对于一个国际学生来讲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又太有限。因此,在美国就业对他们来说仍是太难,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回国或继续在美国攻读博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