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推手承兴国际:从配角到主角的生意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4:2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王珊珊 赵晓悦
发布会上的女CEO罗静一如既往平静柔和,面对信中利的1.2亿投资似乎并不显得那么兴奋。
事实上,这位女CEO心里正憋足了劲,正准备抓紧大干一场:不仅仅包括类似在广东“买岛”、开发高端探险主题娱乐旅游区等这样的大手笔,还包括引入信中利这样带着“战略+财务”双重角色的投资者,将这家从事品牌授权业务的公司推向上市。
与其代理的一些品牌业务相比,承兴国际可以算得上是“籍籍无名”,几乎很难找到这家公司的公开信息,其总是隐藏在诸如功夫熊猫、迪士尼卡通、NBA、哆啦A梦等“大牌”的背后,甘做这些卡通、电影人物、赛事等在中国落地的“影子推手”。
哆啦A梦、变形金刚、猫和老鼠的信用卡、邮票、玩具,功夫熊猫、NBA的授权手机、包袋等,这些只是承兴国际业务的一部分。信用卡的背后,是积分兑换等电子商务业务的延伸和加载,而承兴国际也专门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城。其长期合作伙伴中,除了各大银行,还包括几大运营商、石油等比较难啃的“寡头客户”。
这大概也是信中利资本看重承兴国际的地方。在风险投资者看来,品牌授权这门生意的重要竞争力,就是要拥有有效的渠道推广和优质的客户资源。
但是,大银行、运营商、石油巨头这样的“大”客户,的确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为一些具体项目带来丰厚的收入,但这样的客户是否可以长期持续呢?或者说,品牌授权这样的“轻公司”模式,是否还有其他更为独立、更看得见摸得着的业务突破呢?
2010年开工的承兴卡通奇境(Camsing Cartoon Wonderland)可以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突围。这个占地2100亩的主题文化园区,位于江苏镇江,包括了文化演出、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等,有点“娱乐地产”的味道,但承兴国际的特色是,把功夫熊猫等这些代理授权的电影、卡通、动漫、人物及本土文化原创品牌,全部落地,其内容之丰富,更胜于迪士尼乐园。
落地、延伸,完善产业链,承兴国际正尝试复制这一模式,从一家“纽带”式的轻资产公司,转身为有自己自主地盘的完整产业链公司。
模式突破:“轻公司”落地
作为投资人的汪潮涌,抛给罗静的第一个大单,是汪钟爱的美洲杯帆船赛和中国之队。
美洲杯帆船赛这一始于1851年的世界最古老的体育赛事,是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一级方程式赛车并称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四项体育赛事。每年分别在全球各知名国家的港口城市进行系列分站赛,而每场赛事都云集了世界一流品牌的赞助商,从汽车领域到消费领域,新能源,尤其是高端的奢侈品牌。
但罗静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赛事运营。
“以 ‘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产品的开发为主,基于赛事,包括场馆、岛屿训练营的开发,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品牌授权。”罗静告诉记者。
罗静希望呈现一种更完全意义上的品牌授权——品牌拥有者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允许被授权者使用品牌,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理范围内,生产销售某类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品牌拥有者支付授权费用的经营方式。
承兴国际最初的品牌运营业务,是把国际品牌吸纳到本土落地,并拓展衍生产品。2006年,承兴国际成为NBA中国区合作伙伴,针对当时国内体育时尚消费品的市场空白,专攻NBA包类系列;2009年,又与国美合作发行全球第一款NBA手机。从国际品牌授权中,其在华业务中分得一小块蛋糕。
美洲杯帆船赛事之“中国之队”是承兴国际在产业链的一个完善,从赞助到消费品牌授权,活动授权,训练营招募,通过建立训练营,建立岛屿开发项目。通过一个品牌的运营达到全品牌产业链的开发。
其实上海宝山大型汽车文化体验营销服务中心汽车梦工场已经正式启动。将汽车主题园区、汽车赛事活动场地和商区运营,结合区域消费的特点和趋势,将品牌形象娱乐文化、服务等丰富的行业消费业态配比,将汽车展示和主题游览娱乐结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在商场、游乐园,或者哆啦A梦咖啡店,Hello Kitty小学体验馆,Discovery的小型体验中心等地,都有一个系列体验式的品牌授权落地。这不是狭义上主题公园授权,而是主题商业的开发。
一家“西中公司”
作为一个具有纽带性质的品牌运营企业,罗静很清楚海外渠道的重要性。 实际上,早在2002年,承兴国际就在纽约设立了美国总部,先于2006年广州总部的建立,开始了在美国的“本土化”和渠道资源的积累。
要玩转被西方发达国家看作“最有前途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一的品牌授权业务,首先就要能与西方品牌商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认同方面进行对接。
罗静首先聘用了美国当地的管理者主持公司运营,比如CEO比利·多兰(Billy Dolan)。这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代表承兴国际亮相美国,旨在展现他们公司的透明化,消除美国人的戒心——他熟谙同胞们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
“与生产内容的迪士尼、华纳兄弟、维亚康姆公司的路径不同,我们的内容品牌形成以后,做的是应用。”罗静坦陈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主要业务:一是中国区市场对某一海外品牌有需求时,要求品牌方进行授权;第二是未在中国落地的品牌方,寻找在华合作伙伴,推动其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承兴国际与美国最大的品牌运营和经纪公司之一IMG建立合作关系。后者触角极广,涉猎学院、艺术品、体育节目、时尚产品、影片娱乐等等,几乎囊括了品牌授权的各个细分种类。
承兴国际作为品牌代理商,与授权方迪士尼公司分属一个行业的
上下游。但掌握上游资源至关重要。因此,承兴国际在美国市场上积极收购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截至2011年底,承兴国际完成了对4家企业的并购,这使得其登上美国最大的广告研究协会ASI的年度优秀企业榜单。被并购的企业之一,比如科维斯特(Corvest),是美国广告专业市场排名第22位的供应商;同一时期被收购的美国参议员促销集团(Senator Promotion Group USA),则是由德国某家族制药集团的旗下企业,在购买飞镖商务配件公司后成立。在并购中,比利·多兰向美国人保证,承兴国际无意改变这个促销产业内部的运作模式,“我们不止是一家中国公司,更植根于深厚的西方土壤”,他告诉美国本土行业媒体《促销市场》。
某种程度上看,进行“境外本土化”的承兴国际,在美国的认知度甚至高于在中国。它所进行的最重要业务——与美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授权方NBA、华纳兄弟、迪士尼签署品牌授权协议,使它被看作一家“西中企业”,“肩负着西方的文化、管理模式和品牌”。
风险:大跃进如何消化?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品牌授权的风险之一,很大程度上会出现在:以很高的价格拿下品牌的授权和运营,但渠道的推动有问题,卖不掉。
在中国,诸如功夫熊猫、阿凡达等动漫、卡通、电影人物的授权,一方面固然可以看到诸如信用卡合作、玩具等产品,但另一方面,遍地“盗版”产品也让授权运营商很是头疼
对此,信中利南方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周成武做出了他的解读。在投资承兴国际之前,周成武把国内外品牌授权行业里里外外研究了个透。
在他看来,中国盗版市场猖獗,恰恰是个机会,因为意味着行业会朝着正版的方向,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承兴国际连续五六年都是百分之五六十的增长,说明这个市场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如果盗版市场改进,会有更大的空间”,周成武认为。至少,互联网音乐、视频电影电视剧等领域的版权环境的改变,是一个积极的暗示。
他还告诉记者,承兴国际2011年相对于2010年,增长速度超过100%,预计未来四五年至少还会有每年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长。“这样,哪怕我们现在市盈率很高,五年以后我们的市盈率只有一倍两倍,上不上市都无所谓了,每年的投资回报有50%”。
周成武对承兴国际的业务领域可以延展的空间也非常乐观。在他看来,授权范围并不局限在体育品牌、影视、动漫品牌,实际上,消费品、奢侈品,应该更广泛。全球最大的品牌授权公司是迪士尼,但第二大的就主要是在消费品品牌授权,这家公司通过消费品品牌授权的年销售额是140亿美元。
而承兴国际“落地”后,向主题娱乐社区开发,颇有点“娱乐地产”的概念,这对资金的大笔投入和后续的运营能力更是考验。一方面,前期资金投资需求大,另一方面,后续的运营如果不能跟上,现金流必然容易出现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承兴国际目前正在运营的主题娱乐项目,除了承兴卡通奇境之外,还有上海宝山的汽车主题商业体验中心,以及广东的高端岛屿探险主题旅游项目。另外,承兴国际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其他的几个类似的主题娱乐项目也已经在洽谈之中。
不仅仅如此,从信中利和承兴国际的高管口风中,亦投入了其他的生意空间。比如当下国外经济危机中,一些如欧洲意大利的服装品牌等,正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收购“低谷”。
“以前动不动就几个亿,现在可能一两百万欧元就可以来跟我们谈”,周成武表示。不排除信中利和承兴国际,会考虑收购类似的欧洲品牌,通过其积累下来的渠道运营能力,来消化和运作。
但这一盘盘大菜,承兴国际要如何消化且不会消化不良?信中利的高价资本投入,究竟能否“名利双收”?尚且需要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