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公益项目公开透明是基金会立足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8:34 来源: 华夏时报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时正新专访

  本报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从“饮水思源专项基金”到“中华助学助教专项基金”;从“农村百万孤老认助行动”到“中国最具爱心城市推举活动”;从“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工兄弟大行动”到“微博(http://weibo.com)打拐基金”的成立……3年来,开展了诸多颇有影响的、引发社会持续关注的公益项目的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俨然成了诸多慈善基金会里的一匹黑马,令人瞩目。

  对此,民政部前办公厅副主任兼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时正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切都源于我们‘以仁爱为本,解困者之忧,尽社会之责,行天下之善’理念,更是我们秉承与践行‘帮老弱者安生,助贫困者自强’使命的必然结果。”

  帮老弱者安生,

  助贫困者自强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办公所在地。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帮老弱者安生,助贫困者自强。时正新秘书长对记者说,这是基金会的使命,是许嘉璐理事长提出来的。

  在许嘉璐理事长看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虽然只是一个慈善组织,但她以仁爱为本,通过汇聚爱心,守望相助,帮老弱者安生;以坚强为魂,通过支持鼓励,引导推动,助贫困者自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所推崇和弘扬的,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民族最宝贵、最需要的仁爱美德。

  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全国有6000多万的城乡低保人口,其中包括570万农村的孤寡老人。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国家财政虽然拨付了800多亿的救助资金,也给予了政策支持。但这种政府资金、政策及救助对象的稳定性是与求助对象的变动性相矛盾的。

  也就是说,政府很难及时“察觉”新出现的救助对象,比如说,一个白血病人需要20万治疗费,但由于国家的救助范围和救助对象的标准是一定的,这个白血病人就无法及时得到政府的资助。因此,为了解决政府的救助覆盖相对稳定和救助对象的变动性的矛盾,就需要一个民间机构来弥补这个缺陷,就需要一个民间的力量来当政府的助手和帮手。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绝对贫困人口较高,但社会救助力量却相对不足。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成立,就是想通过公众的方式,来增加社会救助的力量,来解决救助需求的增长和社会救助力量不足的矛盾。谈起社会当前的养老济困现状,在国家民政部工作达14年之久的时正新可谓是“如数家珍”。

  “我认为,只有形成政府救助同社会互助相连、政府资源同社会资源互补、行政力量同民间力量互动的良好局面,我国的社会救助事业才能再上新的台阶。”时正新表示。

  2009年7月25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成立。年过古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理事长在致辞中说:“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将秉持‘仁爱’理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诚信、负责的精神,努力搭建爱心善举平台,开展各类救助活动,帮老弱者安生,助贫困者自强。”

  “这个使命的提出是一个道德的传承,因为尊老敬老,扶贫帮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使命也是立足国情的,因为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孤寡老人。”时正新秘书长解释说。

  “公开是基金会生存和

  发展的立足点”

  记者注意到,在2011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最透明的25家基金会”排行榜中,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名列第十;同年,在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1000家慈善组织透明度排行榜”,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排在第八。

  “这说明,我们基金会3年来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是鼓励更是激励!如果问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与其他公募基金会相比,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有自己的特点。”时正新说。

  一是从实际出发确定救助项目。农村百万孤老认助行动、中国最具爱心城市活动、幸福列车、大爱清尘行动等十几个救助项目都是经过调查研究,从实情出发并经过反复比较,同时做必要的风险评估后才确定的。

  二是公开透明。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对所有的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最后的审计都坚持方案公开、捐款公开、实物救助采购流程公开、款物发放公开、受益人信息公开、发放接收凭据公开、捐赠人信息库公开、审计结果公开等八公开制度,并把它作为基金会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

  三是与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联合开展公益项目。也就是说,每一个项目都是跟媒体共同来承办的,比如,“大爱清尘”就是由基金会、腾讯网、搜狐公益、王克勤团队共同发起的;“百万孤老关爱行动——仁爱礼包”公益项目启动是由基金会和新华网公益频道联合发起的。

  “或许就是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3年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做了一些很有社会影响的公益项目。”时正新秘书长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有至今已让300多农民工兄弟接受了治疗的“大爱清尘”活动;有填补了关爱孤寡老人实物救助公益项目空白的“仁爱礼包”活动;还有旨在救助被拐儿童及家庭的“微博打拐”行动;还有为激励各地城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仁爱美德,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的“中国爱心城市活动”……

  “这些活动都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成为关注度颇高的公共事件,激发了广泛的社会民众的爱心。”时正新说。

  “努力打造一个公开、透明、

  高效的基金会”

  作为民政部直管和主管的公募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很多公益项目和活动都得到了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同时,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也在利用这些政府资源去推动工作的开展。

  “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是利用而非依赖政府资源,这个界限我们划得是很清楚的。而且,政府参与过多也不现实,我们利用行政推动力,但不完全去靠行政去推动,这体现了我们的民间性。”时正新秘书长严肃地表示。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还会利用草根组织在捐赠者的独立性和公有性,让草根组织对某些项目进行监督,把监督参与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在网上公示,发挥他们“第三只眼”的作用;另外,有些公益项目我们也会委托他们来执行。比如说,冬季为孤寡老人发放棉衣等活动,基金会就会招募一些草根组织委托他们去做。

  谈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发展,时正新秘书长表示,作为一个成立才3年的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员工的培训学习,因为他们在使命达成、资金有效使用和项目评估方面的专业能力很关键,而且,这也是基金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希望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办成一个学习型的基金会。”

  其次,基金会要向资助型与实救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所谓资助型就是把项目挂到网上招募草根组织,经过认证、评估后给予资金,让它独立完成;实救型就是指公益项目的调查、分析、实施及监督都由基金会自己来做。待基金会成熟以后,再转变为以资助型为主,实救型为辅的运作方式。

  “当然,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还要成为透明的基金会。去年以来,因不公开、不透明,国内慈善组织遭遇一系列的信任危机。而公信力是慈善组织最宝贵的软实力,也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我们要求社会捐赠严格按照捐赠人的意向实行定向捐赠,做到预算科学、执行公正、监督公开,努力打造一个公开的、透明的、高效的公募基金会。”时正新秘书长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