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资源配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13:39 来源: 新闻晚报崔烨
前几天开庭的李旭利案,公诉人说:“他为人生做了最坏的资源配置”。作为行业曾经的传奇,李旭利是在“由公转私”用业内话说进行“漂白”后才被翻出当年在交银施罗德的老鼠仓案的。而作为业内人士,近年来各大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或者不怎么出名的基金经理一夜之间跳槽的转向私募的内情也早已屡见不鲜,公募基金在制度上的缺损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泰达宏利成长在引入双经理之后业绩不好反而变差,与基金经理“一拖三”——资深大佬身兼三职密切相关。但对于一家基金公司来说,要让投资者买账,人才梯队绝对是大事。当前的基金行业不得不说已经到了危机的时刻,要重塑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心,基金公司必须以良好的回报来吸引投资者。
经历了14年的发展,我国公募基金总数日前突破1000只大关,正式迈入 “千基时代”。然而基金数量爆发式增长,却遭遇规模不升反降。人的流失是一大明显原因: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流失了大量优秀的投资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对相关公司和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也令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心受到打击。
对于私募来说,一些规模小、业绩不佳的产品会遭清盘,那是为了剔除了私募基金中效率低下的产品,让行业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对投资者也更为有利;但公募基金市场却保留了大量的 “僵尸基金”——同样经过了市场的选择,那些规模过小的公募基金却选择死守,反而是保留了效率低下的产品。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市场化机制的一种人为扭曲,并不利于行业的中长期发展。
如果说李旭利是为自己的人生做了最坏的资源配置,那么当前基金市场上为了包装品牌,以“一个产品养活一家公司”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的短视竞争也是基金行业所做的最坏的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