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乡村美景与生态经济兼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19:43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江苏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纪实

  □ 本报记者 罗荀 通讯员 葛继福

  宽阔的水泥道路两旁是绿油油的花木,昔日的垃圾堆上花草竞放;曾经散发着异味的脏水沟经过村头的污水处理设施后,摇身一变成了门前流过的清清小溪……这是记者在江苏农村采访时随处可见的美景。

  2010年,江苏全面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确定了南京市高淳县、常州市武进区等16个县(市、区)为首批示范县(市、区),中央财政投入8.5亿元专项资金,计划整治70个建制镇、73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182万。

  如今,江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效果正在初步显现。

  高淳:打造“慢城”生态之路

  在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只用有机肥料不用化学肥料,只有农家乐没有快餐店,只有鸟语蛙声没有工业噪音。在这里,蜗牛标志的指示牌随处可见。这里就是中国首个“国际慢城”——大山村。

  朱桃英是地道的大山村人,家里经营农家乐。她告诉记者,高淳县连年打出“生态之旅”的旗号,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但客人真正多起来还是环境整治之后。高淳县环保局生态科科长王咏峰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高淳组织实施215项农业生态工程,高标准建成一批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绿色有机产品基地,形成了以特种水产、食用菌产业为主导,以水禽、水生蔬菜、早园竹、食草畜禽为重点的六大特色产业。生态优势正真正转化成为经济优势。

  高淳县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一大重点,王咏峰对记者说,“在招商过程中,对有污染、附加值低、高能耗的项目坚决限定,而对能为乡村美景‘加分’的产业则加速发展。”目前,“生态之旅”区域内没有一家工业企业。3000亩早园竹、4000多亩有机茶园等超大规模的特色经济农场相继建成,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瓜果飘香。

  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更成为高淳环保之路的新机遇。在项目点,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每个窨井盖上都印有“某某年连片整治项目”的字样,而且铺设的每一条污水管道都由经过接入村户的村民签字“见证”。“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宣传,也方便日后管理。我们检查时,直接看上面的标识就知道是哪年哪期的项目”王咏峰说。

  工程质量不含糊,资金拨付程序也是“滴水不漏”。高淳县财政局经建科科长葛继福对记者说,“每个项目的资金都要一级一级审批后才能拨付,2010年以来,示范资金拨付共约1.06万元。每笔资金的每个环节都经过认真审查和签字确认,不容一点疏忽。”

  正当记者一行准备离开大山村项目点时,一个老太太急忙赶过来找到王科长。原来她家还没有纳入污水管道的铺设区域。“我们是分批来做,下一批项目就到你们那了。”王咏峰笑着告诉她。

  “国际慢城”的雅称,为高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昔日的荒山坡如今变成了绿色宝库,为高淳展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幸福之路。

  武进:做好“自选动作”

  来到常州市武进区的连片整治试点,记者眼前一亮。

  走进二期工程指挥部,一幅幅工程告示牌映入眼帘,上面清晰地显示出各示范项目的名称、完成时间、负责部门,还用不同符号标注出项目进度。通过这张图纸,武进区的连片整治情况一目了然。在工程牌的另一侧,是每期工程的区域分布图。武进区环保局生态科科长马旦比对着图纸向记者介绍说,在完成自2011年6月底启动的第一期连片整治任务后,2011年下半年,武进区又启动了第二期连片整治工作,目前,二期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31个项目已全部完成。

   随着项目的进行,村民们在变化中感受着幸福。在一处街心健身园,一位正在陪孙子玩耍的老大爷告诉记者:“原来这儿是垃圾场,污水到处流,现在弄得像花园一样,我经常带孙子来玩。”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连片整治要求的“规定动作”基础上,武进区还安排了工业污染源、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项目,马旦将其称为“自选动作”。

  一塘碧水,两岸青芜,鱼群在水草间游动穿梭。经过生态修复,武进入太湖的漕桥河支流陈巷浜河水已是清澈见底。这是武进首个采用原生态技术进行的入太河道修复工程。曾几何时,这里是一个恶臭难闻、垃圾满池的“黑水河”。河边公厕的污水、村民生活用水、农田肥水全部直排入河。“以前一到夏天我家连门窗都不敢开,更别说河里有鱼了。”家住河畔的村民对记者说,现在的水都能洗衣服了。

  据介绍,陈巷浜水环境治理工程总长1公里左右,涉及人口1762人,平均每人每天仅排放生活污水就达100公斤。而像陈巷浜这样的支浜仅漕桥河就有7条,共涉及4万多农户。

  马旦告诉记者,除生态修复外,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在整治区域内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在谢家村、万寿村已经建设有机水蜜桃生产基地2500亩,全面施用有机肥,并逐步减少化肥的使用,直至完全不用。

  2010年以来,武进区累计使用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8670万元,配套区财政连片整治资金1.38亿元,带动各部门涉农资金及镇村自筹资金投入5400万元,集中投向连片整治区域,不仅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还实现了农村环保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三方共赢的局面。

  海安:生态养殖独领风骚

  当年以“百万雄鸡下江南”闻名遐迩的南通市海安县,而今以推行生态养殖再领风骚。

  在畜禽养殖大镇墩头镇杜楼村南通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着上万头存栏量的猪场内竟闻不到呛人的臭味。原来,猪场后门封闭粪池旁,有3台干湿分离机不停地工作。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池中的粪便抽上来后变成了干粪,粪水通过管道流到旁边一个大池里,经物化、生化处理后,再通过硬质渠道直接流到公司经营的300亩葡萄园里,成为理想的有机肥。以前这里全是臭味,现在几乎闻不到了。”

  成堆的垃圾和大量的畜禽粪便,如今在海安县有了新归宿。海安县环保局局长丁国强告诉记者,海安是畜禽养殖大县,据2010年上半年的调查,全县有各类养殖场户约7600个,各类畜禽存栏量约1700万羽头,生猪20万头,环境承载压力不堪重负。为此,海安根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计划,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进行连片集中整治。在养殖大户集中的乡镇畜设立禽粪便处理中心,还在处理中心能力覆盖内的10个镇建了10-40立方米的蓄粪池合计2424个,共投入3500万元。

  县种畜场承包经营老板杜翔龙对记者说,县里对他们养殖户都有要求,多大规模就要建相应大小的化粪池,不合格就罚款。最初从环保执法人员手中接过环保处罚告知书时,真有些想不通。现在认识转变了,环保不搞好,不仅人畜生活环境差,还影响邻里和谐。

  如今,生态健康养殖在海安蔚然成风,还催生了一批畜禽粪便专业处置作业队。一台粪尿干湿分离机、一辆机动小三轮,外加三四个工人,队伍就组建起来了。养殖户王大婶高兴地告诉记者,镇上有服务中心,只要打电话他们一天内就赶过来,把垃圾粪便全部收走,还是免费的。

  目前,海安畜禽养殖集中的镇,几乎村村都有这样的队伍。通过招商引资,全县已建和在建的有机肥厂有11家。每家公司按照年生产生物肥料2万吨规模测算,全年可消耗粪渣10万吨。

  丁国强告诉记者,过去环保部门被群众讥讽为“污染保护局”,原因是环保局想管,但没有找到一个合理有效的抓手。现在环境治理多方联动有了抓手,环保信访量大幅下降,农村环境考核连续两年综合排名南通市第一。

  为了延续这一好的局面,海安县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县政府农业、农村重点考核项目,实施月度暗访、季度考核和大巡查方式,每月在媒体上公布各镇环境整治的考核得分和排名。各镇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考核办法,形成不间断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保洁员的薪酬挂钩。

  此外,对新建的蓄粪池、沼气池工程、尾水处理工程等都以“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适当扶持。县、镇两级财政共预算和统筹资金1450万元,其中48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拨付到各镇。生态养殖提高了村民素质,也带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