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计划”的致命短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0 00:0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记者 李会

  16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邀请18位来自高校的两院院士代表,就科技创新举行座谈会。为什么我们的创新总是“跟着别人跑”,为什么我们的科研力量“拧不成一股绳”——来自高校的两院院士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热议。

  有院士指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构成了完整的创新链,“2011计划”的实质,就是要把几个创新链整合起来,实现协同创新。

  所谓“2011计划”,是指自今年启动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力量参与,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但“2011计划”果真能够把几个创新链整合起来吗?恐怕难度很大。

  “2011计划”主要是针对高校的一个计划,强调以高校为实施主体。但事实上,整个创新链应该是一个有机链条,产学研三方紧密联系,这个大链条的主体应该是与市场亲密接触的企业,而不是高校。而这之中,保证紧密联系的一个关键,就是系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衔接。而目前的状况是,科研人才局限于实验室,而产业中的实践者又不可能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于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必然割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俊峰曾向笔者表示,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科技部一家能够解决的问题。那么同样,也不是教育部一家可以解决的问题,创新链的顺畅,需要几个部门坐下来,共同捋顺彼此的关系,分工协作,完成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