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签到”困境(商业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0 01:0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陈偲

  “签到”困境(商业观)

  “为收集勋章,对‘签到’沉迷了一段时间,但玩久了就厌倦了。”近日,一位朋友对记者发表了对于“签到”模式如同鸡肋的感言,“已经没有太大兴趣了。”

  2009年3月,美国LBS网站Foursquare上线,将“到此一游”式的“签到+分享”结合的LBS模式发挥到极致,并在短期内迅速走红成为热门火爆应用。目前在全球拥有2000万用户,总签到数20亿次。

  这也引来了国内的“签到”热。过去的两年中,中国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地复制了Foursquare,高峰时期有五六十家公司照搬签到LBS(Location-Based Service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模式。但如今依然在运营的所剩无几,2011年排名前三位的LBS公司中,嘀咕开始做社区网站,切客则向消费+LBS的电子商务模式转型,如街旁网那样坚持创业之初的“签到+分享”的商业模式的已不多。

  转型也好,坚守也好,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简单复制Foursquare在中国并不是那么前景光明,不少投资者已经在考虑“签到”模式的生死问题。以目前仍在“签到”道路上“死撑”的街旁网为例,截至2012年5月,街旁用户数号称已经突破300万,累计签到次数为5000万次,上传约820万张照片。这看起来是个很庞大的数字,但与Foursquare做横向比较,街旁的用户活跃度显得较低。街旁网平均每个用户累计签到16.7次,而Foursquare的人均签到次数为100次。

  “‘签到’模式的问题在于,单一强调了位置却并未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梁焕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单纯靠‘签到’模式在中国可能很难有特别乐观的商机。而与其他相关网络服务或者商家的合作,才是其应该走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与品牌合作、为商家提供服务也正是街旁创立之初所设想的主要营收来源。但事与愿违,虽与星巴克、喜达屋、耐克等有过合作,但最终营收并不理想。据媒体报道,以某服装品牌签到活动为例,街旁与该品牌合作的总期限为28天(两个半月中的周末和节假日),活动范围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四城市,主办方的诉求是:连续到店8次签到即可获得徽章一枚,顾客凭获得的徽章购买新品可享8折优惠。而根据四个城市的统计,活动期间,参与人数不到4000人,累计签到约3万次。实际徽章发放数量约2100个,而最终到达商户的实际徽章使用数量仅为22个。

  据记者了解,Foursquare在美国理想的商业模式是:品牌广告加上本地商家返利付费,即LBS类签到的盈利模式核心是在于“到”而非“签”。街旁当然也是希望攒到足够用户量后,可以像Foursquare那样去扩充针对用户的功能与服务,从而解决用户驱动力的问题。但这又陷入“鸡与蛋”的问题。

  种种现实迫使街旁重新思考定位。据说,街旁正在往移动社交方向发力。“如今,微信、微博(http://weibo.com)、大众点评等都已经将LBS作为‘标配’功能加入,如果还做单纯的LBS就很难有立足之地。”梁焕磊指出,如果能适当转型成结合更多社交功能的客户端,生存和盈利的空间要更大一些。但是,面临那些几乎无所不做的网络大鳄的竞争,前景真不好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