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定向宽松政策风起 银行纠结风控落实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夏心愉
民生银行“紧急动员”要求小微贷款“维持存量、促进新增”
2012年中国银行业两台重头大戏——“利率市场化”和“信贷定向宽松”——正如业内预料的那样开始轮番上演,前一台刚刚揭幕,后一台亦将紧锣密鼓开场。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日前独家获悉,民生银行总行已于近日向各分行下发《关于在当前形势下确保小微贷款规模增长的紧急通知》,要求多举措并用,力保小微信贷规模增长。
与此相契合的是,在央行接连降准、降息之后,银监会近日对信贷提出了稳增长、保出口、保“铁公基”、保保障房以及恢复支持省级融资平台的要求。(相关报道见本报6月20日《银监会“稳增长”出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很明显,在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之后,金融部门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了。
不过,亦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推动信贷投放是一码事,银行敢不敢放贷是另一码事。“因为银行谁都不愿意让辛苦创造的高利润,最后变成‘不良’吐回去。”
民生银行“紧急动员”
民生银行总行的“紧急通知”带动了分行的“紧急部署”。
本报获悉,在接到总行的紧急通知之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已于6月19日、20日两日间召开两次紧急会议。会议分别召集小微信贷较集中的支行行长以及分行营销部门人士与风险条线一起,对现有小微贷款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维持存量、促进新增”的要求。
业内皆知,小微贷款和服务小微企业的“商贷通”是民生银行的一面旗帜,也是该行高利润的重要源头。然而今年以来,小微贷款和“商贷通”随宏观经济走弱,整体上升势头大不如前。
“各分支机构的小微贷款必须全面恢复到年初水平。”据民生银行一参会人士透露,总行这次下的是“死命令”,小微贷款余额将直接与分支行领导考核挂钩。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此次“保小微”的紧急部署有一大亮点,即市场营销条线与零售风险条线联动,上海分行的紧急会议和后续跟进工作也由这两大条线协同参加。这两大条线在银行业内分别被视为“油门”和“刹车”,因其重点任务和考核机制不同,常常出现一个想放、一个想收的博弈局面。这两大部门的联动,则会让后续推进工作更趋顺畅。
民生银行总行层面则给出了五项支持政策,显示了拉动贷款紧迫性。
这五项政策分别是:总行给予各分行小微贷款专项费用配置、专项支持额度、专项劳动竞赛、小微定价政策及分类指导。其中,“专项费用配置”可确保基层针对贡献度较大的小微企业给出更加灵活的定价策略和利率优惠;“专项支持额度”则确保了新增贷款的空间。
另据民生银行某支行人士透露,“专项劳动竞赛”意味着总行将专门安排一笔激励费用,从收入机制上鼓励基层员工更多拓展新增业务。“对客户经理而言,拉同样一笔贷款,现在比去年年末‘划算’多了。”该人士说。
在推进信贷规模增长的具体措施方面,总行要求,针对存量客户续贷,要根据信贷风险状况及客户“综合贡献度”,实行差异化续贷政策;针对产品交叉销售多、综合贡献度较大的优质小微客户,采取灵活定价策略、给予利率优惠;内部考核上,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小微贷款内部转移价格。
此外,在担保结构方面,民生银行已经推行业内创新的“互助担保基金产品”。在四大行实际已大幅收缩民间互助式担保模式之际,民生银行的“互助担保基金”采取了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类风险基金”模式,在原有的联保、互保模式上再上一把“安全锁”,既降低贷款风险,也使小微企业可以持续通过担保获得贷款。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还包括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模式,目前数目已有60家。
银行头疼“紧箍咒”
如果民生银行的保信贷增长“紧急动员”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银监会促商业银行多放贷的意图,各大银行分支机构又是如何看待将到来的信贷“定向宽松”呢?
某大行福建省一分行高层昨日告诉本报记者,其实业内在上月末就已嗅到“铁公基”、平台贷、保障房方面的“松绑”气息。他表示,基层操作的“风向标”通常有2~3个月的滞后期,一般由政府调整开始,到银监系统跟进,再到商业银行逐步上情下达。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认真梳理在建续建项目,切实解决存在问题,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此后,央行三年半来首次降息,而一些基建项目的审批也在加快。与此同时,银监会也在推动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要求通过信贷投放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出口信贷的支持,有选择性地支持“铁公基”项目,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对于各地保障房建设,要继续保证信贷支持力度。此外,要恢复对省级融资平台的信贷支持,对资质较好、还款来源相对有保障的融资平台要继续放贷,不搞“一刀切”。
“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要是‘一刀切’,再加上实体经济走弱带动企业信贷需求下降,银行根本没办法拉动贷款。”某长于对公业务的股份制银行中层向本报表示,银行头上有着多道“紧箍”,既要拉动信贷增量,又要警惕已经出现的“不良”抬头;加之央行不对称降息后,银行实际利差缩小了0.5个百分点,而银行股纷纷“破净”又使上市银行对贷款质量格外谨慎,生怕再出负面消息惊动市场。
他分析称,监管层推动信贷投放是一码事,银行敢不敢放贷是另一码事。“因为银行谁都不愿意让辛苦创造的高利润,最后变成‘不良’吐回去。”
本报此前亦曾报道,实体经济走弱造成客户贷款需求下降、银行信贷疲弱,而同时多家银行实际坏账率抬头。这一格局造成银行“业务”“风控”两大条线同时承压。
显然,在信贷政策从上层提出到基层银行落地,中间并非畅通无碍。